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這話說起來提氣。
但是真正的,能夠做到的又有幾個?
那諾成笑道:“大巫之言,我不敢認同。天下之事,事在人為,不去做,如何知道不能成功呢?”
陶小吳是穿越者,可謂是見多識廣,又下過幾個副本,知道這方世界幾個時間線的歷史。
清楚的知道,這世間真正的變法鮮少有成功的。
就算是有成功的,也不是大廈將傾的時候開始變法。
都是在王朝還算強盛的時候,就開始轉變……
這就和人病了一樣,疾在腠理,病在腸胃尚且可治。
真正的當病入膏肓的時候,這時候再想要治就完了。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中古時代,有著一位神醫去見一位國王……”
陶小吳緩緩開口,將諱疾忌醫的故事改頭換面的講了出來。
最后道:“在我看來,如今的大虞。不,應該是如今的天下,積弊已神,早已經是病入膏肓,已經非是藥石所能治了!”
那諾成聽了,失望的輕嘆說道:“君果然不是我儒門中人啊!”
這就是儒家和道佛之間的區別所在了!
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或者說盡人事聽天命。能成就做,不能成就不做!
而儒門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
而佛門卻是,往廟里一躲,雙目一閉,我心安處,外面天塌地陷與我又有何干?
當然了后來,三教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就不能這么一干而論了!
此時諾成失望的并非是陶小吳不答應,而是陶小吳這種理念心性,卻是不是儒門中人的性格。
難道儒門不知道天下的情形已經糟糕透頂,大劫隨時就會來臨么?
他們執掌天下權柄,對于這些東西看得遠遠要比陶小吳清楚明白的多。
但是正是看的明白,知道艱難,才越要去做!
若是不去做,豈不是眼睜睜的看著大劫將臨?
明白了這一點,諾成也不再勸陶小吳了,眼神變得銳利了起來,對陶小吳道:“既然如此,君準備如何做呢?”
“道若不行,乘槎浮海而已!”陶小吳淡淡的道。
“陶君果然是仙道之士啊,既然如此,你就出海去吧。
日后再不要踏上我中土一步,否則我儒門之刃,自能斬君!”
這話雖然說的不客氣,然而卻還是讓陶小吳一愣,想不到這諾成居然就這么放過了他?
他還以為自己拒絕之后,那諾成立刻就要翻臉動手了。
此時一邊和諾成說話,一邊早已經準備動手逃亡的打算。
根本就沒有想到,這諾成居然如此大度。
那諾成說著,轉身就要離去。
陶小吳想了想,忽然叫道:“等等……”
“陶君還有什么話好說?”
陶小吳咀嚼著陶君兩個字,開始諾成稱呼陶小吳老友,大巫。
雖然都是帶著戲謔之意,但是相比此時客氣疏離的陶君二字,卻是顯得親近了許多。
這么想著,陶小吳終究還是說道:“別的事情我不知道,想要解決冥土的亂象不能只靠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