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吳小花不知道不要緊,他這不是成親了嗎?有人告訴他的,比如他這個陌生人的丑娘子。
沐娘子先是下了下馬威,然后又道:“過上兩日,找一個好日子。你與我一起去相國寺,改了你的姓氏,隨我家姓沐……”
呃--丑女的話,吳小花明白了一些,比如入贅改姓,他還是知道的,但是為什么要去寺廟?
想到這,吳小花問她:“為什么去寺廟,不應該去官府嗎?”
“父親說去相國寺,就去相國寺。”
丑女也不知道為什么,畢竟她父親對她說的是吳小花就是一個窮漢子,探花什么的可沒說。
她父親是怕啊!萬一這傻女兒知道吳小花是探花,自卑配不上,把人放了怎么辦?
不去官府也是同樣的道理。吳小花可是探花,逼探花改姓入贅,官府會不管?
只不過沐老爺子是個老滑頭,常年擦法律的邊球。
宋國官府是不可能通過一個探花的入贅改姓的,朝廷也是要臉面的。
但是宋國的另一項制度就有空子鉆了,僧侶。
正所謂入我佛門,割斷紅塵。不要說改姓了,就是叫二狗子,官府也管不了。
而且大相國寺方丈可是御封的護國法丈,就更穩了。
當然,這錢也就花的更狠了。不過不就是錢嗎?只要沐家有后,再多的錢,他也舍得。
“相國寺?那是什么所在?”
吳小花一聽會外出,他便用心打聽起來。比如去的時候有多少人一起,路上是不是有逃走的機會。
如果路上逃不了,那么寺廟中呢?是不是可以求救?
如果是少林寺,就簡單多了。吳小花相信他探花身份一亮,少林寺的武僧就足以保護自己了。
可現在不是少林寺,那么寺中還有沒有護寺武僧?如果沒有,根本干不過這丑女的家仆,吳小花就不能直接呼救,而是想辦法留下便條求救了。
果然是個窮漢子,孤陋寡聞。
丑女淡淡的看了吳小花一眼,還是解釋道,“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本朝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其方丈普渡慈航是得道高僧,已為官家封為護國法丈。”
這樣的信息,不是吳小花需要的,他更想知道的是寺中有多少和尚,能打的又有多少。到時候自己大聲呼救,又可不可以把自己從沐家的家丁中搶過來。
吳小花剛想問這些,但又覺得自己似乎忘了點什么,不由喃喃自語道:“普渡慈航?這名字怎么那么熟?我是不是在哪聽過?”
吳小花的喃喃自語,在她眼里就是可笑。一個孤陋寡聞的漢子裝什么大尾巴狼。就是她也沒見過護國法丈。因為不夠資格。
能見到能知道護國法丈的哪一個不是達官貴人。她之所以聽說,也是參加了一次詩會,才知道護國法丈的。
是的,沐雙長的是丑,但她卻也是個才女。
沒什么驚世佳作,但是就是喜歡。
在她爹看來,女兒長的是磕慘點兒,長相是沒辦法了,咱們比文采吧。不是說一個人重在內在嗎?
于是沐老爺全力供女兒讀書。就想著忽悠個才子回來。不,是愛女兒才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