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去干嘛?”老婆婆問。
石不凡騰云駕霧而起,著急忙慌道:“我給婆婆打一缸水!”
他是說到做到的性子,說了給老婆婆打滿一缸水,當然不會食言偷懶。
普通人想挑滿這口大缸,至少七八天,得沒日沒夜地干才行。
還好石不凡有騰云駕霧術,一晚上挑了四趟,弄了半缸水。
老婆婆又歡喜又心疼,“孩子,夠了!夠了!快歇會吧!”
“不夠!”
石不凡倒挺有毅力,擺擺手又向北飛去。
一直到第二天,石不凡已數不清自己來回飛了多少趟,終于快把大缸挑滿。
他本來想了個好辦法,直接把大缸扛去崆河,一次解決。
實際上,他的騰云駕霧術遠沒那么厲害,扛一缸水幾百斤重,飛都飛不起來,如果靠兩條腿走,累個半死不說,至少得走一天。
最終,只得用笨辦法。
就當練習騰云駕霧術,順便挑水。
挑最后一趟時,正好到了中午。
石不凡飛到崆河邊,見大豐部族的人全聚集在此,一層包著一層,差不多有上千人,像在瞧什么熱鬧。
先前人們都是挑了水就走,所以河邊一點不擁擠。
這會,都堵在了河邊。
石不凡飛過人叢,見河邊設了一個祭壇,上放一張祭桌,點著一排燃香,以及五花八門的祭祀之物。
一個身穿麻袍的老人盤坐在上,手中搖著一個金色的鈴鐺,發出一陣陣的脆響,估計是祭師之類。
搖鈴時,祭師口中還念念有詞,像某種古老的咒語。
正對著祭桌,則跪拜了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男子。
男子行稽首之禮,趴在地上一動不動,態度虔誠。
他身上穿一件金黃色的衣衫,頭戴黑冠,氣魄非凡,看來應是有身份之人。
從眾人的談話中,石不凡得知這男子乃是大豐部族的族長,名叫“豐伯”。
豐伯今日請來祭師,在崆河設壇祭祀,為的是討好崆河中的龍王,請龍王降雨,施恩澤于大豐部族。
自從大旱,他們對崆河龍王的祭祀已有數十次,卻無丁點作用。
若有用,雨早就下了。
豐伯作為一族之長,心系子民,只想以自己的誠心感動龍王,所以一直沒有放棄祭祀。
這不,為了祭祀,豐伯準備了不少供品,有饅頭,有米團,有豬肉牛羊肉……五花八門。
對于大旱的大豐部族來說,能拿出這些東西實在難得。
再誠心些,恐怕就要學古人古法,以童男童女祭祀,自造罪孽。
“開祭!”
作了半天法,那祭師終于停手,起身將鈴鐺一扔,擲進崆河水。
豐伯抬起頭,亦大喝一聲,“開祭!”
人們紛紛走到岸邊,將準備好的供品投入湍急的河水。
投下供品后,立即跪倒在地,沖著崆河連連磕頭,大聲呼喊。
“求龍王大人降雨!”
“求龍王大人給大豐部族降雨啊!”
“龍王在上,吾等子民獻祭,求天降甘霖!”
……
聲浪淹沒水浪,在崆河上回蕩。
看到這一幕,石不凡對“神仙”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在昆侖山時,見地仙也好,天仙也罷,只覺仙人厲害,法力無邊。
而今明白,仙不止是仙,且是蕓蕓眾生絕望時最大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