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掛在發梢
結滿透明的惆悵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不知何時蔡文悄然走出了廚房,身上做飯的圍裙都忘了取下來,他就站在一旁的果樹下靜靜地站著聽高歌唱著歌,什么話都沒有說。
相較于那些年輕人,蔡文和劉老師對于‘校園民謠’的感觸要更深刻一些,畢竟那才是屬于他們這代人集體的追憶。作為內地流行樂壇最具風格的校園民謠,它像流水一樣漫過一代人的身體,在其身上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
這世上,有些詞語注定為激動人的心靈而存在,青春、理想、流浪、憂傷,還有愛情……
也許你不一定能在腦中哼出這些旋律,但或許會被這些字句打動。
彈著吉他唱著歌的高歌似乎也回到了那個青春肆意的年代,手里的吉他還是那把二手紅棉,校園民謠的歌聲里帶著青春時期的躁動荷爾蒙,唱給面前的姑娘們聽。
那個年代,年輕的民謠歌手就靠著斷斷續續的吉他單音、青澀稚嫩的吟唱,牢牢霸占住著姑娘們的柔軟目光。
‘當歲月
和美麗
已成風塵中的嘆息
你感傷的眼里
有舊時淚滴
相信愛的年紀
沒能唱給你的歌曲
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
相信愛的年紀
沒能唱給你的歌曲
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
“相信愛的年紀,沒能唱給你的歌曲,讓我一生中常常追憶”。
簡單直白的歌詞卻道出了所有人的青春,青春里的遺憾似乎比美好更令人念念不忘,難以釋懷。
忘不掉,卻又回不去。
一時間現場眾人都沉默了起來,不止是主持人和嘉賓們,一旁的攝影師們都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歌的聲音當中。
現場的工作人員們年齡多數都在三十五歲往上,學生時期一把吉他、一把口琴,好聽、簡單的校園民謠是他們最喜歡唱給姑娘們的歌曲。
誰心底里還沒有過一個白衣飄飄的姑娘,盡管現在她的面龐早已模糊,但曾經的那份感情卻是真實存在過的。
唱不盡的青春,聽不完的憂傷。
‘dalililili
dalilililili……’
最后的一段沒有歌詞,只有高歌彈著吉他靜靜地哼唱,簡單的哼唱一瞬間勾勒起了往日的美好,帶著眾人回到了那段最好的時光。
風吹過院落亭子,撞響了框下的風鈴。
在淡淡的校園憂傷中藏著深深的懷念,美好的青蔥歲月在不僅在眾人的腦海里,還在高歌的歌聲里,聲聲悠揚。
當伴隨著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高歌捂住了琴弦,此刻風依舊,時光卻沒了……
不遠處的蔡文是最先鼓掌的,聽到掌聲,眾人也回過神來,再看向高歌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敬意。
“高老師,這首歌叫什么名字?”
年輕小伙兒最先起身來到了高歌身邊,接過吉他后他才開口詢問起來。
“《戀戀風塵》。”
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也朝高歌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雖然不能入鏡,久久沒有停下的掌聲也是對高歌最大的贊美。
高歌走向了一旁的蔡文,一眼便看到他身上沒來得及摘下的圍裙,口中發問,“你炸醬弄好了?”
“完了,壞事嘍!”想起鍋里的炸醬,蔡文火急火燎地跑回了廚房。
如果不出意外,在《悠閑的生活》第一頓飯需要往后推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