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網友紛紛留言,“等你的好消息!”
“應該味道不會差。”
除了美食,還有不少人在討論本期的嘉賓們,或許是因為嘉賓太多的緣故,節目的忠實粉絲也太喜歡每期節目有這么多嘉賓。
每個人介紹時間不夠長,認不清楚就算了,介紹他們的時間嚴重壓縮了節目的質量,不少觀眾都在官方微博下抗議起來。
‘這是《悠閑的生活》,不要有劉老師就把節目搞成《大本營》!’
“你們再這樣搞下去,我直接去看《大本營》不好嗎?為什么非要來看《悠閑的生活》?”
這是節目的忠實觀眾說的實話。
這些新生代的藝人沒有在觀眾們心中留下太多印象,反倒是在廚房和蔡文聊天做飯的高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討論。
“賜我一個會做飯、會彈吉他、會唱歌的老公吧!”
“樓上的你在想屁吃!”
“明明你選定的范圍這么大,為什么我總感覺是定向的許愿?”
看到這么多網友出言反駁自己,原博主也坐不下去了,開始了自己的反擊。
“沒錯,我說的就是高歌!”
節目播出之后,高歌的詞條在百度上搜索指數直接從原來的2000攀升到了15020。
“原來他是裴秋的前夫?我今天才知道這件事!”
“你這消息也太滯后了,兩個人離婚后,高歌一直單身,不然你覺得為什么這么多粉絲選他當老公人選!
與高歌詞條一塊兒上升的還有《戀戀風塵》這首歌,高歌在節目中演唱的這首歌吸引來不少潛在的粉絲聽眾。
歌好聽是關鍵,更重要的是歌曲想要表達的內容。
‘校園民謠’這個詞已經太久沒有在網友們面前出現過了,聽著校園民謠長大的那撥人也都工作、結婚、生子。
這首《戀戀風塵》輕松的將他們帶回了上學的那個年代,那個白衣飄飄青春無限的年代。
高歌同蔡文討論有關‘校園民謠已死’的話題更是引發了不少民謠愛好者的熱議。
他們年齡都已經不小了,微信是他們平日里主要的社交工具,今天破例都齊聚在高歌的微博下留言。
他們想靠自己親口告訴高歌‘校園民謠沒有死’,還有一群喜歡校園民謠的樂迷在默默堅守,默默喜歡。
“校園民謠沒有死,我們還是很喜歡民謠!”
“歲月易老,不老的是我們喜歡校園民謠的那顆心!不論時間再過多久,只要吉他響起,我們依然是操場上故作憂郁、彈著吉他吸引女生的少年!”
高歌最近一條微博下面,涌入了不少民謠樂迷,微博限制的140個字符顯然無法讓他們完全抒發心緒。
“對于我們這群人來說,青春雖然已經結束,但回憶才剛剛開始。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如雪的年代,那些從宿舍里懷抱吉他的人口中從水房里面洗衣服的人嘴里輕輕哼出的簡單的旋律—那就是校園民謠!”
“那曾經感動過我們的聲音已經足以讓人回憶終生!”
一開始是大家集體回憶青春,回憶自己的校園經歷,后來大家紛紛開始許起愿來。
“什么時候開個校園民謠演唱會?”
“樓上的你說到點子上了,只要敢開,我就敢去!”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你,校園民謠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