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群里人的解釋,不少摩拳擦掌準備搶第二天票的人都愣住了,這可咋辦嘛?
……………………………………
石家莊長安區的一處小區,樂評人陳煒就住在這里。
說起他的名字或許有不少人不清楚,但只要看到他書房書架上那一排排《通俗音樂》的歷年的雜志,他的身份也呼之欲出。
原《通俗音樂》主編—陳煒。
去年《通俗音樂》編輯部解散,多年出版社經驗的他很輕松便在一家出版公司找到了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有著一個活躍在網絡上的身份,那就是自由撰稿人、樂評家。
陳煒挺不喜歡樂評家這個稱呼,樂評人反倒更適合他。
《通俗音樂》創刊時,每本刊物后面都會附贈一張光盤,光盤里的內容是當時全國各地搖滾音樂人發來的小樣兒、Demo和完整的歌曲,不少的搖滾愛好者就是通過這本書、這張光盤喜歡上了搖滾樂。
雖然《通俗音樂》休刊、編輯部解散,郵寄Demo、小樣兒的那個地址卻一直存在沒有撤銷。
全國各地的音樂人現在還是會通過郵寄這種方式給陳煒寄送歌曲。
以至于現在別看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陳煒還是保持著以前的習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接收一次快遞。
聽完歌曲還會回以一封言辭犀利的信。
當然,陳煒也不是一個山頂洞人,互聯網時代的便利性他也有體驗到,他的微信里就添加了不少全國各地的音樂人,每次出差到一處地方,總會有音樂圈兒里的朋友接風洗塵。
這不他在書房寫東西的時候,放在桌上的微信收到了這么一條消息。
“陳老師,高歌來石家莊了。”
看到微信上的消息,陳煒回給了對方一個‘?’。
高歌來石家莊這件事他還真的沒有關注過,看到對方的消息,陳煒心里也是一頭的問號,不知道對方想要干什么。
“這是高歌在現場演唱的一首新歌,歌名叫《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說著對方發來一則視頻。
陳煒這邊還沒打開視頻,微信上的其他好友似乎察覺到了什么,有樣學樣的給他發來消息,對話的中心還是高歌,還有這首歌。
這下陳煒的好奇心被大家伙兒的舉動給勾起來了。
這首歌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能夠令這么多人不約而同地推薦給他?
想到這里,陳煒點開了視頻播放起來。
‘傍晚6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
視頻的音質和畫質很糟糕,陳煒卻沒有在意這些問題,他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音樂上,這首歌曲帶給了他太多不一樣的東西。
妻子進來給他送茶水,只看到他哆嗦了一下,她還以為老公被自己嚇到了。
“老陳,你怎么了?”
聽到妻子的話陳煒搖搖頭,“我沒事兒。”
歌曲里那一聲小號將他震住了!
一曲播放完,陳煒忍不住又重新播放起來,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打開自己的微博,雙手在鍵盤上放下又升起。
想說些什么卻又無從下手,這首歌給了他這個老搖滾迷太多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