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太久的搖滾圈子這么些年猶如一汪死水,而這汪死水卻因為他們的一首歌重新激起了陣陣水花。
身為小眾音樂的愛好者們,這一天他們似乎重新回到了那個屬于搖滾的春天。
“為我曾經黑過高歌而道歉,真的對不起,這首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太牛掰了……”
“你以為高歌只能坐在椅子上彈著吉他唱民謠?這你就大錯特錯了,主要因為他搖滾起來你受不了!”
不少粉絲在多位樂評人的微博下這樣留言回復道。
實在是高歌的這首歌帶給了他們這群搖滾樂迷太多的驚喜,不管是歌詞還是曲調,不論是唱腔還是小號,這首歌帶給了他們太多震撼。
“我愛高歌,我愛他的小號!”
“我懷疑樓上你在搞黃色。”
最為令大家印象深刻自然是高歌的那一手小號。
“整首歌里,你以為他會平靜地唱到最后,后面他就高了一個八度直接開彪;你以為高歌只會彈著吉他唱著歌,緊接著高歌便放下吉他拿起小號。”
這條評論引發了萬千搖滾迷的贊同,他們在聽這首歌的也是這種感覺。
那一聲聲的小號比起整首歌一半理想主義一半冰冷現實的歌詞,還要深入人心。
從樂評人到普通的音樂愛好者們,他們瘋狂的在用各種褒義詞來贊美高歌,贊美老男人樂隊。
這種感覺就像無數個辛勤的勞工扛著純金的磚石,前仆后繼地在為他們塑起一座雕像,而這座雕像就矗立在那個霧霾籠罩的華北平原上。
此時此刻似乎多少溢美之詞都不為過。
由此更是引發了一串兒的連鎖反應,眾多搖滾樂迷們紛紛跑到高歌、徐鴻飛等人的微博下,就連平時不怎么玩兒微博的田壯和姜河,他們的微博也被大家給挖了出來。
下面的評論里全是各種各樣的溢美之詞,剩下更多的提問全都是‘下一場表演是哪里?票哪里賣?’。
他們都想去現場感受一番這首歌帶來的震撼,而這種震撼是永遠無法通過看視頻彌補的。
更有甚者直言希望高歌他們開演唱會,萬人場的那種。
“誰說一首歌就不能開演唱會,我就希望這首歌連唱三個小時!”
這種評論都能引得近千名網友的點贊認同,足以見得此時此刻搖滾迷們的瘋狂程度。
他們這群搖滾迷這些年憋得太難受了,就連那些搖滾果兒都曾在私下里說過,別看她們中的一些人睡遍了以前仰慕的知名搖滾歌手,可她們再也回不到那個屬于搖滾的黃金年代……
互聯網上的反應影響到現實生活中,現實里表現則是高歌進入到了越來越多演藝公司的眼中。
這一次大家再談起高歌,不再是‘裴秋前夫’的身份。
評估、咨詢、再討論利弊,有關高歌的商業價值被諸多業內人士形成各種各樣的數據文件擺在桌面上。
明里暗里,高歌的出演費在諸多廠商心目中更是提高了不下兩個檔次。
“你去聯系下高歌那邊,咱們音樂節不是還有嘉賓沒有確定下來嗎?你聯系一下對方看看有沒有時間。”
國內不少音樂節的主辦方不約而同地都打起了高歌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