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風波中,高歌發出了近日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并非是有關網絡上一些事情的解釋,沒有文字只是放了一段視頻預告片。
這條微博一經發出,高歌的評論區根本沒法看,全是各種小鮮肉頭像的粉絲在罵街,不光高歌的歌迷看不下去,就連路人都覺得他有些可憐。
不就是說了一些圈內的大實話嘛,怎么這也有錯?
小鮮肉的粉絲越做,吃瓜群眾越是對高歌憐愛,畢竟誰都知道流量的粉絲不好惹,稍做不好便惹一身騷,她們能做的也不多,只好在評論區里彰顯自己的存在,努力為高歌聲援。
“勸一些粉絲適可而止,不知道什么叫過猶不及嗎?你越是肆意謾罵,大家對你愛豆的印象越是不好,這里大家肯定是對事不對人的。”
有人評論區了同其他人打嘴仗,也有人直接略過了熱鬧的評論區,高歌上傳的這條視頻顯然更吸引這部分吃瓜群眾。
這是什么?
不少圍觀過來的吃瓜群眾好奇地點開了視頻,然后才發現這是高歌他們那支樂隊的巡演紀錄片。
國內很少有人搞這種紀錄片,一來大家不是很感興趣,二來費用上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是以別說國內的樂隊,就是像裴秋這樣的大腕明星,唯一的紀錄片還是配合電視臺拍攝的。
圈內的藝人對紀錄片這種形式也不是很上心,大家都有點兒像人還活著拍什么紀錄片的小心思在里面,對這方面很是忌諱。
羅鑫也是尾隨而來的吃瓜群眾之一,同為音樂人,他十分欣賞高歌的音樂理念,不論是《平凡之路》也好,還是《曾經的你》《美人》,他都格外有共鳴。
不去理會評論區里那些小女生的罵來罵去,羅鑫直接點開了這段時長兩分半的預告視頻。
點開視頻,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紀錄片的標題《音樂在路上》,隨后標題散去,黑屏了大概五六秒,只有背景音沒有畫面。
“坐這里就可以嗎?”高歌的聲音透過畫面傳來。
“可以,高老師那咱們現在開始!”
隨著工作人員的一聲‘開始’,采訪正式開始。
工作人員的提問以文字的形式打在視頻畫面上,‘Q:音樂對您來說是什么?’
“首先開始的時候肯定是源于興趣,后來慢慢發現,靠著這個居然能混上口飯吃,那時候大家其實都沒想說掙多少錢之類的,幾個年輕小伙兒餓不了肚子,那就足夠了。”高歌坐在黑色的幕布前面對鏡頭笑著說道。
伴隨著他的話語,畫面閃過幾張照片和視頻,都是高歌年輕時候組樂隊走南闖北留下的影像資料。
其中有幾張照片吃瓜群眾們都沒怎么見過,那時候的高歌活得無比肆意瀟灑,青春的字眼仿佛就為了他而生。
“臥槽,這個男人年輕的時候好帥!”
看到這里,不少網友都愣住了,緊接著發起了彈幕。
“年輕時候帥,老了也老帥老帥的,艸,實名羨慕裴秋!”
“看看年輕時的高歌,再想想裴秋那會兒的神顏,現在看來都是如此的賞心悅目,誰不想和俊男美女談一場勢均力敵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