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同自己朋友會餐的地方在西城區的金生隆,金生隆是北京有名的爆肚涮肉店之一,是一家創建于光緒十九年的老字號。
據說,最早的涮羊肉是南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他吃涮兔肉之事,因肉片色澤好像天邊美麗的云霞,給起了超級詩意的名字——“撥霞供”,文中也說此吃法用羊肉亦可。
也傳說“涮羊肉”名字是元世祖忽必烈賜的,據說忽必烈統帥大軍南征時因時間緊迫來不及吃飯,伙夫急中生智飛快地切了一些薄羊肉片,放入沸水鍋中涮了幾下,送給忽必烈吃。
忽必烈吃完后出戰,旗開得勝,因此在慶功會上給此吃法命名“涮羊肉”。
乾隆最愛吃火鍋,據記載乾隆四十四年8月至9月一個月內就吃了各種火鍋66次,乾隆也曾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共用了1550個火鍋,五千多老人大臣一起涮!
清末民國時期,四九城內外以火鍋涮羊肉聞名的飯館達數十家。這些經營涮烤肉的店鋪都在門前設有“烤涮”兩字的門燈,或在門前放置一個寫得很大“涮”字招牌,是街市上的獨特景觀。
像‘四大順’,東來順、南來順、西來順、又一順,都是有名的館子。
冬天來了,叫上一群朋友一起聚在銅鍋子前涮涮羊肉、羊肚仁兒,聊聊生活別提有多滋味了,這才是生活嘛!
來到金生隆前臺道出包間名后,服務員領著高歌來到門前,還沒進去便聽到了里面傳來熱鬧的聊天聲。
里面人看到門開了后,不約而同地望向了門口,在看到高歌的身影后馬上起身拉著他往座位上領,“老高,你可算來了,別的不說遲到的人得先罰一杯!”
馬永一邊興奮地說道一邊給他倒了滿滿一杯。
高歌剛想開口拒絕,一旁的女兒仰頭幫著自己老父親解釋起來,“馬叔叔,我爸今天不能喝酒。”
“喲,丫丫也來了?現在是大姑娘了,真漂亮!”
看到高雅,馬永先是口中夸贊了一番,語氣不由得溫和下來。
說來也奇怪,高歌身邊的朋友都有兒子運,家里頭胎二胎無一例外都是兒子,其實吧兒子也挺好的,但話不都說缺什么越覺得什么好嗎?
幾次聚餐時看到高歌懷里跟個白瓷娃娃般可愛的女兒后,再看家里的臭小子時別提有多來氣了。
“看在你閨女面子上那就先不喝了。”
馬永放過高歌一馬,然后便拉著高雅來到自己身邊,指著自己兒子馬倫笑著介紹起來,“這是你馬倫哥哥,你倆得有一年沒見過面了吧?”
馬永年輕的時候也算不得好看,畢竟那個年代歌手只要有一副好嗓子和幾首名曲就能唱遍全中國,尤其人到中年后新陳代謝跟不上,再加上懶得運動,就更像路口隨處可見油膩的大爺了。
他兒子除了眼睛鼻子隨馬永外,其余的更像他媽,挑著撿走了老馬身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優點,小伙子也挺帥的。
因為都是朋友,所以家里的孩子也經常跟著見面。
一旁的徐鴻飛生怕落后,親切地叫著高雅的名字,今天他們一家三口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