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完,吳浩看向了羅凱。見對方點了點頭表示清楚,吳浩這才接著講道:“因為不用裝駕駛員,所以我們就可以將駕駛艙的空間完全省下來。這樣一來的話,就能夠為我們節省非常大的內部空間。這部分空間呢,我們可以用來搭載其它的設備,也可以用來安裝電池,增加這款機甲的續航時間。
當然了,因為沒有人,所以我們可以舍棄之前一些屈就于載人方面的相關設計和裝備,并進行相應的改變。”
“所以從外形上面來看,它要比A型號載人版要苗條一些。雖然苗條了,但是它的實際續航性能,實際上要比A型號載人版要高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同樣的,它也能夠裝備攜帶額外的能源背包,提升續航時間。
此外這兩種型號最大的不同還體現在智能控制系統,相比于A型號,B型號擁有更強的自主分析決斷能力。可以在接到后方面相關命令后,獨自執行一些任務。
比如執勤巡邏,它可以沿著相關的線路進行巡邏,也可以承擔一些崗哨的執勤站崗警戒任務。
在發現可疑人員后,系統會立即密切跟蹤監視,于此同時,上報后方指揮控制中心,以及提醒周邊的‘同伴’。這個同伴可以是其它作戰單位,也可以是其它的動力機甲。
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后方指揮控制中心的指令,又或者事先預設指令對于這些可疑目標以及突發事件進行自主處理。比如對靠近的可以人員進行驅離,阻擋,制服,扣押等等。如果對方使用武力的話,也可以進行反擊。對于一些敵方目標識別后進行攻擊消滅等等。
在這方面,我們賦予了這款動力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很強大的自主決斷能力。它甚至可以根據后方指揮控制中心的相關指令和意圖,制定出來相應的行動和作戰方案,如果后方指揮控制中心不加干預和選擇的話,那么系統將會自主選擇一種最佳方案來進行執行。”
聽到吳浩介紹到這里,羅凱不由打斷他的話道:“我想知道你這里所指的這個最佳方案如何進行判斷它就是最佳的方案,有那些特征或者條件嗎?”
呵呵,吳浩聞言笑著回答:“這方面要看任務性質,以及后方指揮控制中心的決定。
如果任務優先的話,那么動力機甲的智能控制系統就會選擇眾多方案中那個完成任務成功率最高的方案。
如果安全優先的話,那么動力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則會選擇那個危險性最低,安全性最高的方案來執行。
當然了,也有二者兼顧的。
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大數據和AI學習能力,隨著前期各方面訓練演習數據記錄的越來越多,智能控制系統也會進行進行學習分析。然后再遇到任務后,則會根據事先所積累的這些數據資料,從而分析選擇出來一條最為合適的方案進行執行。
當然了,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選擇優化,實事求是,靈活應變是核心關鍵。”
聽到吳浩的解答,羅凱點頭一邊吸收著吳浩所將的這些內容,一邊整理說道:“說到底,這種無人化相比于有人化要更加智能一些,也更適合執行一些給特殊任務和高危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