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秋天,天氣已經慢慢轉涼,尤其是深夜到清晨這段時間,勞作了一天準備回家的人們,早早起床開始一天工作的人們,增加一件外套,已經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暖,更加是因為健康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對自己的愛護,就是對家人最大的愛護。
說到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孩子,因為不管你是什么樣的種族,甚至是比我們人類低級許多的動物,對下一代的愛,都是無私的。
在靜妙家(大學城店)里,有一位負責洗碗打雜的大姐,大姐的老公是一位出租車司機,大姐和老公都是從鄉村來城市討生活的。
他們夫妻都沒有很高的學歷,只能做一些簡單操作的工作,不過勤奮卻是他們最大的生存優勢。
經過多年的努力,夫妻二人在這座城市里購買了商品住宅,雖然每個月的房貸壓力,讓他們不得不夜以繼日的辛苦工作,可是看著孩子能夠正常的上學,他們兩口子還是很開心的。
夫妻二人的農村老家,是一個很小的山村,村里原來的小學校,是一座只有一位老師,只有一間教室,一到四年級都是這位老師輪流代課的復合班小學校。
等到孩子們升五年級的時候,就需要去七八里山路之外的鄉里小學跑校上課,每天孩子們花在回家的路上、上學的路上的華里數,中午一個來回、晚上下學回家和早晨上學又是一個來回,就是30里路。
而且這樣的路,還有一多半是崎嶇山路,這么大的精力付出,孩子們很難再有精力去學習。
后來,因為一些正面的原因,山村里小學與鄉里的小學合并了,孩子們都可以進入正常的學校、合適的年級教室上課,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
可是隨即而來的就是孩子的生活問題,剛剛有此種改革的鄉小學,寄宿制度和硬件設施還很不完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其中一位家長跟隨孩子在鄉小學附近租房陪讀,以改善孩子的生活質量和學習環境。
長此以往后,家長陪讀也就成了一種習慣,在那些類似的鄉村里,幾乎家家都有這種情況,母親隨孩子陪讀,父親在外打工,這種家庭結構比比皆是。
孩子的問題算是解決了,可是夫妻之間常年的分居,又會有一些新的問題出現,而這些問題的頻頻出現,是更加不適合孩子成長的。
已經看透和想透這些的大姐,帶著孩子和老公一起變成了城市新移民,這樣一來,前面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后來,他們又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房子不大,地理位置也不好,可比起過往,那也是質的飛躍。
加上近年戶口制度的改善,進城生活務工家庭的孩子,不管是在醫療、上學等軟件配置,還是其他硬件支持,都會和城市土著家庭里的孩子一視同仁,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大姐應該是開心才對呀?可是,最近大姐卻總是悶悶不樂。
情緒不好,必然會影響到工作,小杜的工作職能,自然就是應該體現的時候了。
“大姐,先把手里的活兒放一下,過來這邊,咱們聊一聊。”
已經觀察了大姐好一段時間的小杜,決定今天跟大姐談一談心,因為兩三次的清潔不合格,已經給店里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大姐那看似不很重要的崗位,已經給店里帶來一些管理上的損失。
聽得小杜請她聊天,好像意識到什么的大姐,一邊脫著手套,一邊向小杜坐著的位子走來。
大姐表情凝重,拿著手套的手,還有一些微微的顫抖,來到小杜身邊后,大姐不是像平常一樣直接坐下,而是像學生見到老師一樣,端端正正卻異常緊張的站在旁邊。
“杜店長,叫我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