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這個話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恐懼的代名詞,即使是信誓旦旦的說不怕死的人,內心也一樣是怕死的,因為當你信誓旦旦的時候,你的潛意識已經出賣了你。
即便是偉大的英雄楷模,也一樣是怕死的,只不過在高尚的情操引導下,他們把這種恐懼留給了自己,這才是英雄最為偉大的地方。
對于面臨死亡都會恐懼的全人類來說,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對死亡的詮釋,其中有輪回說,天堂說,轉世說等。
其實不論是什么樣的說法,都是在引導向善的人們,希望人們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有一個多少可以接受的理由,在這些理由的指引下,我們也許都會認為,自己會以另外的形態身存于世。
其實不論什么樣的理由,都是對于死亡恐懼的一種注意力轉移,那么,我們懼怕死亡究竟是怕什么呢。
面對蕓蕓眾生來說,懼怕死亡其實更多是怕失去。
其一:怕失去自己的軀體,因為對于活著的人來說,軀體和意識是相互依賴相互支撐著的,而死亡就是失去意識,失去意識的軀體,也就成了一堆肉而已。
其二:怕失去自己的親人、愛人、朋友,因為對于活著的人來說,意識的促動和軀體的感知,讓我們舍不得那些使我們獲得靈魂和**愉悅的人。
其三:怕失去那些本來就不屬于我們的物質,這也就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無奈,這些無奈主要表現在視生如視死的墓葬文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土葬文化也越來越向樹葬、花葬、海葬等多元喪葬文化轉變。
這樣的轉變就一定跳不過一個概念,那就是對遺體的妥善安置,我們現在對遺體的安置一般是火化,正所謂,塵歸塵、土歸土、一縷青煙上青天。
在靜妙家羊湯館老店里,就有兩位常客,他們都是在殯儀館工作的老者。
每人一杯熱熱的黃酒,我們一般意為暖暖身子,而這兩位老者,卻視為祛祛陰氣。
看著他們談笑風生的樣子,我們很難將他們與死亡聯系在一起。
兩碗熱騰騰的羊湯,由米小端上他們的小桌,接下來他們就是愜意的小酌。
“來,老兄弟,先喝一口,祛祛陰氣。”光頭老者舉杯笑瞇瞇的說道。
在光頭老者對面,坐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我們姑且就尊稱老人為神仙吧。
只見神仙慢慢舉起酒杯,對著光頭老者的杯子一碰,說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同根啊。”
“神仙,你就不要在我們這些凡人面前,說什么陰陽五行學說了,喝酒喝酒,剛下班,壓制一下身上的陰氣。”光頭老者笑著說道。
拿神仙呡了一口熱熱的黃酒回應說:“萬生萬物皆有陰陽,陰盛則陽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