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一,這個疙瘩湯沒有面條好吃啊。”嘉一做好了疙瘩湯,基辛也跟著盛了一碗嘗了一嘗。
嘉一發現自己說的基辛完全無法理解,甚至還產生了奇怪的聯想之后,就果斷的不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了。
“當然了,看看哪個花費的時間更多就知道了。”其實嘉一覺得味道還好,加了鹽的味道剛剛好,特別是湯喝下去,讓人覺得胃瞬間就舒服了。味道雖然一般,但卻有著回憶的加成。
“下次我教你做饅頭,這個能夠存的時間比較長。還能炸,能烤,其實春卷挺不錯,油條也行,還有鍋貼,豌豆餅,蘿卜絲餅,韭菜餅,突然間想吃的太多,一時間都說不過來了。”
基辛張大著嘴,從嘉一嘴里聽到的他一個都沒有聽說過,他從來不知道,面粉還能做出來這么多的東西。其實這還是嘉一對于餅干一類的不熟悉,什么卡夫餅、威化餅、蘇打餅、曲奇餅,還有夾心餅干、普通餅干。不過嘉一并不是很喜歡餅干,嫌太干。
嘉一見基辛失神的樣子,心里不自覺的有些得意。要不是他心里對于魔法更為熱衷,都想著把實驗停一停,教基辛做菜去。
吃過了飯,嘉一并沒有休息多長時間,除了做蝙蝠的實驗,更重要的是將從蝙蝠身上得出的結論運用到魔法上面。
接下來的時間,嘉一有空就研究自己的探測魔法,等到蝙蝠恢復了精神,就繼續用蝙蝠做實驗。他將蝙蝠的耳朵和嘴蒙上,將船艙里面用光亮術照亮,他發現,蝙蝠沒有撞上繩索,也飛的很好。
這表明,蝙蝠的眼睛是有用的,沒有退化掉。
而且即使他慢慢的降低船艙內部的亮度也沒有問題,蝙蝠的視力,至少是嘉一現在用的蝙蝠的視力,比起嘉一自己還要好一些。
除了這些,嘉一還對蝙蝠的耳朵和嘴巴進行分析,想要分辨對方為什么能夠發出超聲波和聽到,又是怎么根據回聲定位的。
嘉一將時間全部花在了蝙蝠身上,在水手們的感覺中,這才是一個巫師該由的樣子,他們無法分辨什么是巫師,什么是法師,什么是術士的。
一般來說,通過供奉其他強大的魔法源頭獲取法術的,被稱作巫師,像是薩滿一類供奉圖騰和遠古之魂,甚至還有供奉惡魔的惡魔巫師;術士是身體里面流淌著強力魔法生物的血脈,覺醒后能夠自動施法;而法師就是通過學習,了解世界規則,明了法術原理來釋放法術。(見第六十二章)
其實三者之間是可以共同的,一個人可以即使術士,又是法師,并不是術士就不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魔法。但是術士的法術釋放多么的容易啊,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的精力去學習那么多,只要安心的提升自己體內的血脈濃度就好了啊。而如果是法師,大多都是沒有術士血脈的,即使是真的有,也大多是比較微弱,或者是血脈不夠強力。再說學習就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哪還有時間去費心費力提升血脈濃度啊。
巫師和法師也是差不多,一個帶有宗教性質,一個偏向于類似“科學研究”,不要說什么牛頓晚年成了一個宗教徒,他偏向宗教之后,有什么突破性的發現嗎?他只是研究陷入死胡同,為自己找一個心靈的港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