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準備把木工車床做出來。
現在秦昭有鄭成功的大筆訂單,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只怕生產能力不足。而在生產環節中,現在最卡脖子的就是木工數量不足。
每個沙發都需要一個木頭底座,需要做凳腳和支撐的椅背。這些東西都是木工活。而秦昭的沙發是高檔家具,這些木工活自然要求做的精細,不能粗制濫造。如此一來,木工的工作量直線增長,即便加上鄭成功支援的木工,人數還是不足。
秦昭暗道是時候拿出車床技術了。
當然,這第一步只是人力木工車床。
說干就干,秦昭回到自己的屋里,攤開筆墨開始畫木工車床的設計圖。跳過車床的發展史,對后世車床頗有研究的秦昭當然是直接生產十九世紀技術成熟型木工車床。
秦昭設計的木工車床是一個H型,左邊是車床的主軸。H型中間的那一杠是一個滑動軸。滑動軸上裝著溜板箱,溜板箱上面裝著可以移動和旋轉的刀架。滑動軸上面還有一個可以勻速拖拉的托架。在H型的最右邊是車床的頂尖和尾架。
用這個車床車部件時候由兩個人搖動主軸旁邊的動力桿,給車床提供動力。
要加工的木頭工件裝夾在主軸上面的卡盤內,或支承在主軸及尾架兩頂尖之間。動力桿由人力驅動,得到動力作旋轉運動。車刀裝在刀架上,由溜板箱帶動作縱向或橫向進給運動,也可手持車刀靠在托架上進給。
車床很簡單,只是在關鍵部位上需要生產軸承減少摩擦力。
秦昭又攤開白紙,為這個車床設計需要的滑動軸承。
秦昭制造的不是后世的高端軸承,而是和這個時代鋼材水平貼合的原始球形軸承。在原先的歷史上,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鐘表匠約翰·哈里遜于1760年為制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當時被視為劃時代的發明。
這種滾動軸承現在的秦昭也能做出來。
秦昭有在這個時代堪稱精鋼的蘇鋼,再加上他掌握的熱處理技術,不對軸承效率提太高要求的前提下,生產一個受力很小的滑動軸承可以說是手到擒來。
秦昭畫出了軸承的草圖。
滑動軸承的安裝是外行最難弄懂的地方。即便是秦昭,詳細了解滑動軸承之前他也不明白那些轉珠是怎么裝進兩個軸管的凹槽中去的。
其實這件事情很簡單,在安裝滑動軸承時候先把轉珠全部裝進外環底部,聚集在一起。然后把內環卡進外環。內外環就位之后再把外環底部的轉珠均勻撥弄到正確的位置,讓內環和外環一起卡死。
卡死之后還要為每塊滾珠做保持架,讓滾珠只在固定位置旋轉。
秦昭算了算這個軸承受力大小。
按一個木工件最大不超過5Kg的量計算,這個軸承在旋轉時候的受力不超過13Kg。這樣的受力量,經過熱處理的蘇鋼完全可以勝任。
加工軸承件的工藝以及加工完后的熱處理,秦昭以前沒事的時候曾經詢問一家國營軸承廠請教過。除了保密的高級工藝,那家國營廠的工程師知無不言。普遍的軸承鋼的熱處理歸根到底就是那幾步,秦昭已經爛熟于心。在他的指導下,插云峰上的幾個鐵匠就能完成熱處理。
比較麻煩的是軸承的拋光技術,秦昭沒有實際操作過鋼材拋光。
秦昭為了這個拋光技術又找到了廣州城的劉大頭。他為鎖子甲生產護心鏡也是要拋光鋼片的。因為如果護心鏡光滑的話,很大程度上可以把側面射過來的弓箭滑出去。在這種要求下,護心鏡越光滑越好,劉大頭的鋼材拋光手藝頗有一手。
秦昭找到劉大頭,做了六十套光滑的蘇鋼軸承備用。畢竟木工車床是吃軸承的大戶,一個堪稱原始版的木工車床就要六套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