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郭榮是個倔強的性子,人家越是反對他越是剛強。
是所有的反對變作無效,大軍開始準備,攻打幽州城,收復這座失去數十年的故土。
都已經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甚至在拒馬河邊搭建起了浮橋,供大軍過河,同時先鋒都指揮使劉重進,奉郭榮之命,攻下幽州城南一百二十里的固安。
也許是天意。
在周軍即將發動對幽州的強攻時,郭榮突然就病倒了。
《舊五代史—周世宗紀六》記載:“是夜,帝不豫。”至于為什么不豫,《歷代佛祖通載》幸災樂禍地說郭榮是因為用斧子劈了鎮定大佛,所以“病背生癰糜潰”,不過是既得利益者受到打擊后的宣泄罷了。
一生病六神無主,所以這場必將青史留名的戰役,也就遺憾的無法再打下去了,郭榮遺憾地下令撤軍,五月三十日,郭榮率軍回到了汴梁修養。
郭榮北伐實際上并沒有與契丹人真正打起來,而這也是后世輕視郭榮北伐成就的主要論據。
這種觀點認為投降郭榮的都是些契丹的漢人將領,之后趙光義北伐失敗碰到的則是契丹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如果郭榮遇到的是契丹主力,必敗無疑。
果真如此嗎?
契丹皇帝耶律璟真的有要與郭榮魚死網破的死志嗎?答案是否定。
史料記載,周軍北伐,耶律璟表現驚恐。
“契丹聞其親征,君臣恐懼!”
周軍連取三關后,耶律璟還說什么“三關本就漢地,今以還漢,何失之有?”
雖然耶律璟大言不慚地說想要御駕親征,但不過是郭榮退兵之后的故作姿態罷了。
《遼史》記載,幽州統率蕭溫,也就是楊家將中不可一世的蕭太后的父親,被周軍嚇得“不知計所出”,束手無策,有契丹將領愿意出城與周軍作戰,都被其不許。
幽燕地區的契丹人更是被郭榮聲勢浩大的北伐嚇破了膽。根據《五代史補》記載,周軍進入幽州地界,“凡番部(契丹人)之幽州者,亦連宵遁去!”
人馬都被嚇傻了,這樣的低沉士氣,周軍輕而易舉就能攻下幽州城。
而在當時來看,天下各國一下都失去了聲音,都在關注這場北伐,因為它決定了天下統一的時間,各國的命運。
可惜,可嘆,得知這個消息時,不知多少人悲喜交加。
三百多年后,元朝人郝經寫過一首《白溝行》,行以五代代宋遼為背景,其中提到了郭榮的北伐:
世宗恰得關南死
點檢陳橋作天子
漢兒不復見中原
當日禍基元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