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本我也好奇,臨來之前,還特意翻閱了史書,這才知曉!”
一邊走著,羅興一邊說道:“前唐高宗時期,高麗之地三足鼎立,分為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高宗六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于唐,
高宗遂先后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而百濟則乞援于倭國(日本),至龍朔三年(663年),唐大將劉仁軌以四萬唐軍大敗援助百濟的倭**二十萬于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年),唐軍攻占平壤,滅亡高句麗。
倭國朝野震動,遣唐使源源不絕于途!”
只有真正的見識了啥叫超級大國,見識到唐軍領先千年的先進軍事力量后,日本白恍然大悟,與半島上那幾個國家打仗,原來就是菜鳥互啄啊!
于是,日本開始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結果就跟七八十年代的出國潮一般,一瀉千里,止不住,越是學習,越是發覺自己垃圾。
所以,大化革新就有了。
日本仿照唐朝,設立五畿七道,指古代日本全土在律令制下的行政區域劃分。“五畿”指京畿區域內的5國,京畿之外的其他領土則仿中國唐制,共分七道,如北海道,西海道。
西海道則是九州島,九州島之名,也是這里有九個令制國,也可以叫九國島,不過四國島已經占據了,再重復就不好了。
此時,他們來到的是大隅國,也就是鹿兒島的地方。
羅興一行人分桌坐下,交談甚歡,各郡士族土豪紛紛表現,要求將這個未來可期的港口,設立在自己的郡,羅興不置可否,只是光顧著喝酒。
周邊的人吧唧嘴,這清酒喝著真沒勁。
酒宴結束,羅興這才道出,想去往菱刈郡,瞬間氣氛冷凍,過了一會兒,這才重新熱烈起來。
菱刈郡雖然偏僻,地方也不大,但好歹也在大隅國之內,地方相近,也算可以。
說實話,羅興也不知為何要去菱刈郡,但這是郎君吩咐的,他又能如何?
隨后,幾百位卸嶺都的伙計們,也隨同來到了菱刈郡,開始了他們的探礦尋礦生涯。
荒山野嶺的,眾人都沒有信心千里迢迢在這尋到礦產,但唯獨妙石道人一臉的自信。
也由不得他不自信,卸嶺都這些時日以來,所找尋的大礦,基本上都是按照李都督府指示來辦的,而并非探尋。
這次來到日本也是一般,這些功勞就是信手拈來。
對于菱刈金礦,李嘉卻是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在起點看日本戰國太多了,那些大名們靠金礦發達,日本金銀太多,于是就百度了一下,結果就搜出了菱刈金礦。
始于1750年的菱刈金礦床,位于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市北北東約45km處,北薩地區東北部,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勘定發現的世界級金礦床之一。
菱刈金礦含金量日本歷史最高,二十三年,開采了165噸的黃金,年產金礦7至10噸,哪怕以現在的技術,一年一噸,也有兩萬多兩黃金,這對于李嘉實現金銀銅幣而言,是極為有力的,更能有效的緩解銅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