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肇何許人也?其原是閩國將領,后歸南唐,救援壽州,并在正陽橋一役中逆風舉火焚橋,力阻周軍進擊,被任命為鎮海節度使,又改鎮武昌。
北宋建立后,林仁肇力勸唐后主李煜:“淮南兵力很弱,宋國又連年用兵,先后平定西蜀、荊湖、嶺南,千里奔波,士卒勞累,這正是可乘之機。陛下只要給臣數萬兵馬,臣就能奪取淮南。陛下可以對外宣稱臣起兵反叛,那么臣若成功,淮南歸國家所有,臣若兵敗,陛下便滅我滿門,以此表示陛下并不知情。”
可惜,李煜已經被中原禁軍嚇破膽子,驚懼莫名,但新主新氣象,林仁肇便被任命為南都(今江西南昌)留守、南昌尹。
可以說,對于武將匱乏,兵卒羸弱的南唐而言,林仁肇是僅有可以對戰北宋的能將,不亞于戰國后期,趙國的李牧。
趙匡胤對林仁肇非常忌憚,便賄賂他的隨從,得到他的畫像,懸掛在別室中
可惜,如同李牧一般,總是有一個遺憾的結局。在開寶五年(972年),唐后主中了宋太祖的反間計,將林仁肇殺害。
其死后不久,失掉這個擎天柱般的人物,南唐旋即滅亡。
“哼,朝廷使將,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如今水賊肆虐,又想起了爹爹來了!”
府邸,林仁肇接過圣旨,全無怨恨,反而頗為激動的應下,一副忠臣模樣。
而他的女兒剛滿十六,對于父親崇拜的緊,看著前番父親被辱,文人辱罵,如今又殷勤地對待,雖不知冰火兩重天之意,但心中還是分外的不滿。
“我不過是亡國降將,先帝不以我卑賤的身份而看輕我,反而重用于我,如今又添為南都留守,朝廷一等一的重臣勛將,我還有什么需要抱怨的?”
林仁肇微微搖搖頭,對著撅起嘴唇的女兒,輕聲說道:“人要知足,更要知曉忠君之事,不卑不喜,方為良將!”
“爹爹真了不起!”
話雖然如此,但林仁肇心中,卻是滿是陰霾。
整個朝堂,只有翰林學士陳喬欣賞他,其他人則滿是誣陷。
他出身行伍,雖擔任將帥,仍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因此深得軍心,而且屢立戰功。
而軍中的皇甫繼勛、朱令赟等人,則是將門出身,極為不堪,事事爭先,但卻又屢戰屢敗,深負皇恩,與他關系不和。
他雖然自傲,但是也清楚,自己不過是一介降將,單槍匹馬在朝堂上,乃是極為危險的,有心交友,但文人鄙視,武人不屑,收效甚微。
更關鍵是,朝廷黨爭動蕩,北人、南人之爭,他這個閩國之將,根本不被融入。
“這次鄱陽湖水賊,真那么厲害?聽聞好多守軍都敵不過呢!”小女兒天真爛漫地問道。
“當然不是!”林仁肇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承平日久,兵卒無力,況且,其中還有外力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