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屬國的管轄,還是粗糙了些!”
李嘉心中有了底,沉聲說道。
“臣等粗鄙,還望陛下示下!”
幾位宰相們恭聲說道。
政事堂對于藩屬國一類的雖然有追求,但還是及不上皇帝。
畢竟天可汗的稱呼,極大的滿足了皇帝虛榮心,每個皇帝都有天可汗的夢想,尤其是安史之亂后,內外交困之下,其更是成為了皇帝們的心病。
對于這些,宰相們倒是毫不在意,任由皇帝處置,反正影響不到國內,對他們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在宰相們的縱容下,李嘉心中歡喜至極,他用雀躍的話語,來表達他這個穿越者的虛榮心:
“大唐乃天下之中,某乃大唐之主,自然也是天下的主人。”
“在我看來,天下各國,禮儀開化,恭敬從命者,各有不同,應當劃分各等,以鑒其國,納貢賞賜,自然也有所不同。”
這句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天下。各國雖然都朝貢于我,但他們的風土人情,人口規模以及順從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劃分等級,從而制定應有的權力和義務。
“所以,屬國有二等,一等為郡王,如高麗、吳越等,其民過百萬,地方千里,帶甲之兵過萬,理所應當為郡王,每年必須朝貢,數目自有定數!”
李嘉輕聲說著,隨即又說,自今日起,大理國,真臘國,也必須納貢點東西,不要那些獅子老虎一類的方物,而是要真金白銀,如糧食,銅、金銀、布匹等四樣東西,誰都不能例外。
當然,他們必須派遣世子來到長沙,進入國子監進行學習,直到其成年后才放歸。
而是,還需要配合大唐作戰,若是需要時,必須派遣大軍進行配合。
納貢、質子、協軍,這三個就是一等藩屬國的義務。
至于大唐的義務,則是保障其不被他國侵略,顛覆政權,保證其國的安全。
最為關鍵是,若是沒有大唐的冊封,其國主不為正統,不再保護其安危,甚至還會去征伐。
而等藩屬國,則稱作小王,比肩國公,像一些小國,芝麻大小的地方,大唐也不屑于要求太多,只要其接受冊封,每年來朝貢,再賜予其等價的東西就行了。
這就相當于前唐時的外屬國態度了。
“凡藩屬國民,皆可以來大唐經商,讀書,為兵,乃至于,可以參與科舉考試!”
李嘉一口氣說完,心情頗為激動。
這是他根據唐朝和明清時期的朝貢體系,進行重新編輯的,可以說,對于藩屬國的管轄權力大大增加。
若是按照西方的標準,這都可以算作是一國了。
說完,他看著幾位宰相,等著被贊嘆夸獎。
“陛下所言,實在太妙!”趙誠立馬讀懂皇帝的心思,夸贊道:“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緊密的朝貢體系,天下各國,宛若一體,與大禹時劃分九州,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