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齊賢平緩了一會兒,然后說道:“宋廷調派地方之糧,胥吏為患,夏收未至,百姓哪里來的糧食,所以棄家逃亡者極多,以我之見,不出十來日,平盧軍定然沸反盈天,到時候只要咱們手中握有糧食,青徐手到擒來。”
“哈哈哈,你的話,甚有道理。”李威滿意地點點頭,說道:“不過,糧食卻不需要擔心,我已經派人從金山倭國采買糧食,甚至渤海、高麗,也盡量采買一二,這十來天,已經買了近三十萬石糧食,足夠大軍使用半載。”
“而百姓呢?”張齊賢迫切地說道:“青徐上百萬災民,他們可需要不少的糧食。”
李威淡定地說道:“師亮莫非忘了,我是怎么來登萊的?”
張齊賢瞬間一怔,然后恍然大悟,笑道:“也對,南方富庶,怎么可能缺糧。”
想到這里,他心氣越發得足了,既然上了賊船,那就只能一往無前了,到時候若果真改朝換代,自己也算是元勛了。
他看著李威,冷靜地分析道:“部署,只要糧草充足,那么青徐上千里之地,就可輕易拿下。”
“咱們還得感謝趙官家,平盧一分為三,淄青節度使,天平節度使二者皆無,唯有數百里之外,兗州的泰寧節度使存在。”
“泰寧軍節度使,我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乃是白重贊吧!”李威回憶道。
“沒錯,正是這位老將。”張齊賢點頭道:“其已經五十七,雖當初乃是猛將,但其功勛,卻是治理黃河,其年歲又大,兵卒無多,想來其并無戰心。”
時任義成軍節度使的白重贊親自率領役夫堵塞大程、**兩大堤的決口,至九月份,成功堵塞黃河,得到郭威的頒詔褒獎。
這位猛將,倒是能文能武。
雖然是沙陀人。
“趙官家對其忌憚頗深,數年來,移鎮兩次,不敢輕動。”
李威恍然。
“其,在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之時,具有擁立之功,性格固執,部署可以說服一二。”
張齊賢輕聲道。
李威點點頭,果然有內應,就是好,不過,他又搖搖頭,感嘆道:“宋國猛將何其多也,像白重贊這般的猛將,竟然也被閑置,忌憚,真是太可惜了。”
李威一點也不忌諱其是沙陀人,反而對于其勇猛頗為羨慕,恨不得招攬到名下,不過,他也知曉,趙匡胤的天下來的容易,其根基也淺薄。
前朝的藩鎮將領不敢輕易削奪,只能移鎮,忌憚,若是天下無事,倒是可以讓他一一剪除,但,如今南北大戰,還能與他這般機會嗎?
那些隱忍多年的藩鎮,突然有了第二條路,怎能不做出選擇?
“還是圣人明見萬里,各國破滅,達官貴人盡遷移入長沙,省卻了不少的事。”
李威聲音洪亮,笑道:“如今,時機已然成熟,告訴兄弟們,三日后,咱們打出替天行道,剿宋助周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