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皇帝一反往常的冷靜果斷,反而婆婆媽媽,猶豫不決,張維卿立馬就清楚,陛下是決戰前的僥幸心里作祟。
他也經歷過這些,也明白皇帝不曾指揮過如此大規模的戰事,難免患得患失,這是人之長情,所以需要逼一逼。
人主的英明神武,其實并不是一貫有之。
“軍隊徘徊在潼關,御營,地方軍,倒是聽從軍令,但關中藩鎮,卻心有遲疑,對于咱們停留,已經消磨了他們的耐性了,暗中往來密切,似乎有不忍言之事,就連御營中,似乎也流傳著畏宋之語……”
聞言,李嘉騰地站起,臉色驟變,紅白交加,這是打自己的臉啊。
是啊,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再待下去,兵卒的戰心就磨滅干凈,這還打個屁?
弄不好,自己就成為歷史上的大笑話,這怎么能忍?
“發放錢財,讓大軍準備,三日后,進軍洛陽——”
李嘉大聲說道,似乎將心中的猶豫發泄個干凈,只剩下滿臉的自信。
“諾!”張維卿與潘崇徹兩人瞬間應下,也是一臉的喜色。
虢州距離洛陽,約莫五百里。
這絕對不算是一段小路程,所以,李嘉并沒有采用之前的步走,而是直接從潼關北上,到達陜州的風陵渡。
沒錯,就是一見楊過誤終身的風陵渡,這里是黃河渡口,數不清的船只艄公匯聚與此,運輸糧食入長安。
大軍的到來,讓這里擁擠為患,保義軍節度使杜審進已經被俘,所以風陵渡很順利的到手,然后開始搜羅船只。
很明顯,李嘉就是想順流而下,坐著黃河之船,直接到達洛陽,走路實在是太慢了。
不過,到了三門峽,也就是昔日的函谷關所在,由于落差大,再加上戰馬不利于坐船,所以大軍又只能下船步行。
不過,洛陽一帶已經是平原,好走了不少,一路上倒是收復了不少的州縣,也見識到了澠池。
等到大軍到達新安縣,距離洛陽不過百余里時,就得到斥候的消息,宋軍十萬嚴陣以待。
“趙匡胤竟然想與我決戰在洛陽?”
李嘉詫異了,洛陽距離開封可不近,來回周轉的糧草耗費,著實不小,這讓他有些不明白,其為什么舍近求遠。
而本來囊中之物的洛陽,又跑了。
“陛下,據微臣所知,趙匡胤本人也不想入洛陽,但洛陽附近,有他的父祖陵寢,所以為了孝道,他也不得不西來。”
吳青輕聲補充道。
這樣一來,李嘉才想起,趙匡胤是從洛陽出身的,其父輩就是禁軍中的人物,所以,他生怕自己挖了他的的祖墳,破了風水龍脈,所以不得不西來。
“我像是那般不知主持的人嗎?”
李嘉看著眾人,說道。
挖墳這種事,他真的干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