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眼睛一瞇,狠狠的向其腰刀劈砍而去。
“吭——”
只見那把腰刀,直接裂成兩半。
“這——”
酋長驚了,突兀站起,目光炯炯的盯著彎刀,不可置信道:“唐人,竟然還有如此鋒利的兵器。”
“這是百煉鋼,帶了五百把!”
男人笑吟吟地說道。
“唐人據此上千里,還隔著契丹人,你們需要我們做什么?”
酋長警惕道:“烏古部不過萬帳,對付不來契丹人。”
“契丹人大規模征調各部族兵馬,就是為了對付大唐!”
男人沉聲道:“烏古部也在其列,我要求的也不多,只須必要時,反插一刀罷了。”
“好。我答應你——”
隨即,兩人進行了愉快的商談,一切都很順利。
“阿達,契丹人兇狠,這五百把刀可不值得啊!”
兒子忙說道。
“我當然知道!”酋長笑道:“這幾百吧刀,先收下,日后能不能兌現,還得看情況。”
兒子恍然。
而男人離開烏古部時,一旁的副手擔憂道:“胡人都信口開河,毫無誠信可言,這些刀,是不是打水漂了?”
“收下東西,沒那么容易逃脫!”
男人冷笑道:“所有的收獲,都會在將來連本帶利地還回來的。”
契丹二十部,幾乎都是雞飛狗跳。
契丹朝廷還沒崩潰之際,其強大的號召力,讓眾部落不得不服從。
即使在遼末,天祚帝依舊能夠征調七十萬兵馬,雖然都是廢物,但其勢力不容小覷。
而在幽州府,契丹人如此大的動靜,自然引得矚目。上京還處于初夏,小雨連綿的時候,更北方的額爾古納河及呼倫湖以東一帶,冰雪堪堪融化,遍地沼澤。
而在這一片肥美的地界,有一大部落——烏古部。
烏古部屬于室韋中的烏羅護(烏羅渾)部,后來室韋解體,被迫向契丹人臣服。
烏古部一向是強橫,對于契丹人時叛時降。
契丹人也因此設立烏古部指揮司,專門看守烏古部。
這日,烏古部指揮使,傳達了指令,要求烏古部上下,動員兵馬,跟隨契丹出征。
烏古部酋長聞言,立馬就召開會議,商討這件事。
“敵烈部怎么說?”
掀開門簾,許多的長老,頭人走了進來,蜷縮在火堆旁。
面對酋長的言語,所有人只有這樣一個疑問。
敵烈部位于額爾古納河下游,與烏古部世代爭斗,但又同時反抗契丹人的統治,亦敵亦友。
“敵烈部沒有消息!”
酋長是個高大的中年人,他獨占一方,吃著烤羊腿,不由得抬頭道:“不過傳聞中,契丹要打的是唐人,周邊的黑車子室韋、突呂不室韋等部落,都響應了。”
“唐人?”一旁的老長老,胡子花白,不由道:“幾十年前,我們從契丹人,南下,唐人兇猛的很!”
“長老,那不是這個唐人!”
有人大聲嚷嚷道。
“咱們逃不掉的!”有人嘟囔道:“契丹狗在咱們周邊圍了不少人,上京又近,咱們不從,就會被征討。”
就在眾人討論烤火之際,突然有人匯報,說是一伙商賈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