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對于孝道,越發的感性。
年輕時倒是掛在嘴邊,但如今,四十歲的年紀,則有些傷感。
我要是死了,能有幾個兒子有這般的傷切?
攤開地圖。
趙國(黑水)、陳國(渤海),然后依次是蜀國,齊國、韓國、吳國。
而在契丹的奚王府,奚人的聚集地,則設置涼國。
外加云南的滕國。
青藏高原的衛國,中山國,小琉球群島的安國,十一個藩國,顯得格外的有氣勢。
第一批的衛國與中山國,在神武十三年就已經就藩了。
最近的,也是在神武十八年。
七八年的功夫,兄弟兒子都沒見面了。
“長此以往,除了朝貢,豈不是生疏了?”
李嘉心想。
血緣關系維持不了幾年,還得經常來往,才能培養感情,日后才能成為朝廷的好藩籬。
“借太妃的時機,得確立規矩才行!”
思量著,李嘉又突兀地想起日本江戶時期的大名制度。
一年在家,一年在京,讓大名回奔跑,消磨其財力,得不到時間治國,從而維護幕府的統治。
當然,其家小,也必然要留在京城。
“我這些藩王,不是兒子,就是兄弟,消磨其財力就不必了,三年一朝,就足夠了。”
“家小?”摸著下巴,李嘉想到:“十二歲以后兒子,就得來上書房就學,學以致用,再培養親近關系。”
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遠至半年冰雪的趙國,近在咫尺的安國,就藩沒兩年的滕國,一個個不得不動身,前往京城,拜祭太妃娘娘。
普天下的藩王,莫敢不從。
即使是青藏高原的衛國、中山國,也不得不聽從。
由于朵康地區被中山國攻占,使得其地與西川有所勾連。
即從川西的松州(今松潘)、茂州(今茂縣)、維州(今理縣東北)、悉州(今黑水縣附近)等地,就可入康定地區了。
這一條路,乃是當年吐蕃逼近西川的要道,前方的茂州,松州,距離成都,不過數百里,可以說,這是川藏要道。
雖然險峻了些,但遠比從青海地區來的快,不過兩個月,就可至關中,三個月到洛陽。
各個親王府,休罷了多年,又重新熱鬧起來,一時間觥籌交錯,遠離洛陽多年的藩王們,也終于回到了洛陽。
望著輝煌的洛陽城,又轉念一想自己的開京城,李復歆神色莫名。
即使他再多的雄心壯志,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一絲無力。
國內的貴族,帶去的陪臣,以及地方上的豪族,勢力盤根結錯,心力交瘁。
幾年來,才堪堪梳理幾分。
而,自己的七弟,憑借著好出身,就能平白無故繼承如何龐大的江山,怎能不讓人產生嫉妒之情?
“大哥,想什么呢?”
韓王、蜀王、吳王走了過來,略帶親近道。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四兄弟反而關系親近了些,四國相鄰,互相之間難免有所幫助。
“突然回到洛陽,一時間有些恍惚!”
李復歆苦笑道。
“是啊!”吳王不由得接話道:“離開了洛陽,才知曉其好,但,我等在國內,稱孤道寡,如今,則有些別扭——”
別扭,豈止是別扭!
給父皇母后行禮也就罷了,宰相們,公侯們,幾乎都要行禮。
身份突兀地轉變,讓人很難適應。
“明天去拜見一下七弟吧,好久不見了!”
李復歆笑道,我的七弟,你怎么還是一如既往的安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