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次演奏會李唯大概理解了,觸動人心的標準是首先要讓自己的心靈被觸動,如果當事人都沒有投入足夠多的感情,那觀眾又憑什么能感受得到呢?
想到這一觀點后,李唯的思維停滯了。
‘當事人都沒有投入,觀眾又憑什么能感受得到呢?’他重復了剛才他所想的話語。
單純重復的同時,這句話也是在質問他自己。
現在,他這樣三心二意的演奏,雖然有著系統的掛不會影響到演出的整體質量,但是這樣真的好嘛?
作為主伴奏者,他的情緒都沒有投入進去,還要期待著理解滿分的人來讀取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嗎?
‘呵,還真的是想太多了。’
稱號‘不要臉’,讓李唯免去了緊張的同時,也免去了很多他平時給自己制定的思維的桎梏。
雖然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自戀心里思考,但更多的卻是給了李唯自己更多的發展空間和選擇,就比如說現在。
之所以一直對于音樂沒有太多投入的感悟,僅僅只是因為在普通外界看來一個人說‘我將我的全身心投入到了音樂中’、‘我聽了這首曲子很感動’這種行為很傻。
尤其是現在的同齡人,基本上會對于這種行為以‘嗤笑’來回應,用‘中二’來形容。
在追求本心的路上,李唯甚至連那些成天不干好事兒的黃毛混混都不如。
李唯發自內心的抗拒他成為這樣‘表現突出’的‘怪人’。
他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選擇成為大多數人。
普普通通、碌碌無為,做著大家看起來‘不奇怪’的事情。
這是為了所謂的‘臉面’與‘尊嚴’。
但是稱號的作用是絕對的,就跟勇氣卡一樣,只要戴上了絕對就是個莽夫。
現在的李唯,他的腦回路中并沒有這些桎梏、迂腐的限制。
他就是要做自己,集全力于一件事情,登峰造極。
臉?
去尼瑪的臉!
覺悟并不算晚,反倒是很巧,三個小節后就是開場曲中他的個人solo部分了,祝叁在第一次設計中就留給他秀的地方,鋼琴從主旋律轉為伴奏,有祝叁想要休息的嫌疑,但這無疑就是李唯抓住機會向祝叁宣戰的機會。
這里他不需要害怕他的演出效果以及動作過于浮夸導致主角不明,在他的主場里面,放他的bgm才是合理且恰當的。
‘不要臉’這個稱號,歪打正著一般的起到了絕佳的效果。
驚艷全場。
小提琴特有的高頻旋律響徹在這個音樂廳的時候,觀眾明顯屏息凝視,不免同時發出驚嘆與感慨。
短短的八個小節的時間,雖然曲譜錯綜復雜,但也是無異于曇花一現的展示機會,而李唯抓住了他。
就像是眼花一樣,bo的一下,讓觀眾席炸開了。
觀眾意識到了這個小提琴手的與眾不同,而本身就在臺上演出的祝叁更是敏銳的注意到了此時李唯演奏時的不一樣。
‘這是宣戰的意思嗎?’小提琴只是伴奏,哪怕充當了部分主旋律也只是伴奏,李唯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但他之所以選擇這樣做,只有一個可能!
就像是那一天,他們第一次排練時那樣。
這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