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沒想到你看得這么遠,這么決絕。說實話,你這番言行,倒是給了我更大的鼓勵,我也愿意繼續在這條‘炫技賣爽’的創作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希望我們的生意和作品,都能一直火下去吧。”
顧鯤:“別,這世上沒什么能一直火下去的生意,都是十幾年一波的大流行風口,過了之后遲早要還的。特效炫技這種生意,我判斷,如今屬于剛要上升期的風口,十幾年后,大家都看膩了,就不會在乎了。
同樣的,對土豪炫富的追捧,或許也就持續十幾年,將來大家都不那么差錢之后,就會有小眾文藝的需求冒頭了。沒有人能做一輩子的風口生意的,上一個時代賺了的,下一個時代就要付出代價。你最好有這個心理準備。”
后世好萊塢的特效成功轉移到華夏外包,除了成本原因外,更重要就在于好萊塢本身也不流行推崇特效了。
這個觀眾審美的轉變,是中外皆然的,因為技術的爆發已經到了一個瓶頸,大場面看多了大家都疲勞了。所以盧卡斯影業、工業光魔這些都無法自力維持下去,不得不賣S給迪士尼。
而迪士尼雖然后世還在賺錢,但也陷入了為了炫技而炫技的選材怪圈,就好比特地拍個《瘋狂動物城》,只是因為“傳統阿凡達、異形那樣光滑油膩的生物已經滿足不了建模師渲染師的炫技了,你得上毛茸茸的小動物,而且做到每一根毛都飄得清清楚楚來炫耀你技術的牛逼”。
但其實想看特效的,依然可以回去看90年代末或者2010年之前的老電影,都足夠滿足了,沒必要年年堆砌新的高特效。
游戲界也是同樣的道理,最后一款靠畫面讓世人追捧的,無非是《刺客信條》系列,再往后,玩家再也不會因為“哇,這個游戲的畫面居然這么逼真”而特地買單了。
因為牛逼的都見得多了,再有點進步,普通票友也看不仔細。
除非是極少數骨灰級愛好者,會強調“這個游戲的下雨跟其他游戲的貼圖下雨效果不一樣,這個游戲的雨滴是會滴到槍上的、能看出真實物理引擎對液滴碰撞的計算”;或者是“這個恐怖游戲里的鏡子是自帶光線追蹤效果的,反射畫面會根據視角變化”。
所以,2010年之后,幾乎再難出影視和游戲界的大IP,業界都碰了幾年壁之后,回去重新玩舊世代大IP的三四五六續集、或者是高清重制版,繼續收割“千禧一代”的懷舊錢。
(注:大洋國那邊對“千禧一代”的界定,相當于國內的85后加90后。)
只可惜,如今身在局中的導演、游戲開發者們,并不知道自己手上握著的大IP的改編權、續集權,未來會多值錢。
詹姆斯卡梅隆還會在兩年后的1998年,以極低的價格把《終結者》系列的后續瞎幾把改編權,隨便賣給了派拉蒙,為期20年。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顧鯤此時此刻滲透好萊塢,還有一重目的,顯然就是來干低價套取未來優質懷舊IP的事情。
……
顧鯤在艾默里奇府上住了好幾天,大家每天聊聊產業投資,休閑開派對。時間悄然就進入了7月份。
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產業眼光,艾默里奇也挺仗義,陸續給他介紹了一些圈子里的人脈,主要是其他一些“炫技爽片”型的導演、編劇,以及著名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的幾個高管、技術負責人。
誰讓艾默里奇是今年在工業光魔砸錢最多的大客戶呢。
顧鯤甚至有機會跟盧卡斯影業的大老板喬治盧卡斯,在首映前的一次酒會上,一起喝了一杯,聊了幾句天。
喬治盧卡斯是工業光魔的母公司、盧卡斯影業的大老板。
工業光魔這家公司,連帶著做音頻特效的天行者音效,那都是喬治盧卡斯二十年前為了拍《星球大戰》才成立的子公司。
能跟這樣的頭面人物搭上人脈,對顧鯤自然是頗有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