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鯤提這一點的時候,措辭非常謹慎,哪怕是跟自己人關起門來閑聊,他都沒有流露出絲毫哪怕是“我早就在蘭方有預謀地減少國籍人口”的意向。
似乎一切都是因為他的悲天憫人、善有善報、為了救濟鰥寡孤獨,才把那些沒有謀生能力的老弱病殘變成了外國投資移民,讓他們老有所依。
而事實上,如果不是蘭方這種最極端情況,為了沖某些人均指標的世界第一,世界上也確實沒有別的哪個國家非要這么費盡心機來降低自己的人口了。
在其他統治者看來,人口那可是稅源,不是要你發福利養的負擔,統治者也不需要那么仁慈。
所以,即使到了這一刻,楊總和何嵐也只能感慨顧鯤是天選之人,沒覺得他早有預謀。
顧鯤察言觀色,沒看出對方有質疑,繼續往下說:“30億桶名義儲量,人均到7萬國民頭上,每人是4.3萬桶。
而科威特的人口是230萬,他們的原油儲量經過前些年的瘋狂掠奪和戰爭破壞,也還有970億,折算下來人均跟我們幾乎一樣。但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30多倍,儲量也是我們的30多倍,這種情況下,蘭方要打出耀眼的宣傳招牌,幾乎不可能。”
楊總卻不以為意:“跟科威特一樣,甚至比科威特略多,那也很了不起了。沙特和伊拉克委內瑞拉的人均還遠不如你們呢——沙特的石油不到科威特三倍,伊拉克只是科威特一點五倍,可沙特和伊拉克都有兩千萬人口,都正好是科威特的十倍。”
顧鯤嚴肅地分析:
“但巴林只有70萬人,歷史最高儲量卻有420億桶!開發了多年還剩300多億。他們人口剛好是蘭方10倍,人均已經超過蘭方。
卡塔爾人口接近100萬,但總儲量更夸張,可能接近700億,加上卡塔爾70年代獨立后才開始油氣開發,挖掉的更少,剩下還有600多億,他們的人均也是蘭方的一點五倍以上。
我算過,蘭方的宣傳名義儲量,至少要吹牛吹到50億桶,才能確保超過巴林和卡塔爾,吹到七八十億的話,就徹底穩了,永遠不會有挑戰者。”
“可是吹牛只能管得了一時,等到將來真的開采了,遲早要穿幫的。一個謊言知道的人多了,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不可能瞞得住的!”楊總不得不提醒他。
顧鯤:“但是能騙住幾年,比如五年,或者稍微更久,我就滿足了。我要的,只是互聯網傳媒崛起的最初幾年,蘭方群島占據住‘世界第一人均儲油量,世界第一人均GDP’這兩個身位,就夠了。將來實在瞞不住,再說數據有點誤,低調承認減計一點就行了。”
楊總和何嵐不約而同的一愣,又異口同聲地問:“那有什么用?幾年后不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