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蘭方塔和蘭方七星級酒店開始籌劃后,顧鯤就想過涉足奢侈行業,因為奢侈業對于旅游帶貨、引領購物、幫助商業地產項目招商、提升國家旅游業GDP深度都有重大幫助。
但他前世完全沒有干過奢侈業,就算有點了解,也都是作為局外人的泛泛了解。
那不像蓋渡假村、搞商業地產和酒店。這些他前世好歹是做過的,有經驗。即使前世的生意規模不太大,但依然能對整個行業走勢和避坑有詳細的認知。
除了奢侈業之外,其他一些“這輩子走到這一步應該開始布局、但前世完全不懂”的深水區,還有好幾個。
比如一年多前開了坑的影視工作室、專門拍亞裔肌肉男“健美片”的那個事業。以及配套的高端健康管理、身材管理工作室,名義上一開始都仗著顧鯤個人的聲望和圈內朋友規模,初步開拓了局面。
但隨著顧鯤本人名聲熱度的減退、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團隊,那些生意并沒有持續的發展,急需顧鯤重新整合投入。誰讓顧鯤上輩子沒拍過小電影、也沒開過高端健康管理呢?他甚至連健身房都沒開過,不知道這里面的坑。
重生者的優勢,已經被顧鯤用得差不多了,這是他目前最大的隱憂。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結局是被改變了的,未來國際金融市場的重大走勢,歷史說不定也就因此徹底改了,99年互聯網泡沫收割完之后,顧鯤未來可能任何靠重生優勢收獲的重大利益,都不存在了。
這是他目前烈火烹油現狀下的主要危機。
顧鯤這輩子接受的教育,也僅僅是讀了一個船舶與海洋工程的本科,對他的經商能力提升著實有限。
偏偏奢侈業這些行業,還是全體華人的短板。以至于顧鯤就算自己不會、但是想找幾個可靠的華人心腹來為他做事、他自己“術業有專攻”當甩手掌柜大股東,都不可能。
全球就找不到什么在奢侈業領域有話語權和資深運營經驗的華人。
后世華夏制造經過幾十年的攀升,已經成為全世界的一張招牌,華夏貨物也不再以“質次價低”而著稱,而是扭轉到了“價廉物美/性價比”的層面上。
可即使如此,華夏人依然沒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奢侈品品牌。
恰恰相反,華夏制造越普及,華夏奢侈品的逼格反而越低越卑賤。以至于到了最后那些就是要變著法兒買奢侈品的女人,開始以質量低劣為榮,就是要折騰“質量差的才是真品、質量好的都是假貨”這種與眾不同,來凸顯自己的社會地位。
什么包包皮會開裂會掉色的才是“荷”馬仕普拉達、走路會磨穿鞋底的鞋子才是香奈兒、經久耐用的都是下等人用的賤貨……種種“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的段子層出不窮。
說到底,奢侈品就是一個純用來把人分出三六九等的東西,不需要使用價值。一個民族的制造業使用價值做得越好,奢侈稀缺度和裝逼度就越低,這是無解的。
自己不太懂,重金找人也找不到自己的族類,真要搞就只能自己當幕后隱形老板、重金雇傭一批掌握了國際檔次逼格定義話語權的白人來為他做事了。
不過,林鶯的安慰,讓顧鯤多少找回了點自信。
不就是沒有重生經驗可以借鑒么?自己都已經有那么好的資源了,不開掛難道就不能趟出一條路來?
自己還年輕,還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