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執法行動結束后不到半天,大約是當天午后的時候、同時因為時差關系,也是中東地區那些國家上午九十點鐘、歐洲國家上午六七點早間新聞時段。
一些黑顧鯤和蘭方旅游市場的負面新聞,就率先爆料出來了。
第一時間爆料的媒體,是一些法國的新聞機構,但毫無疑問是易普拉辛的人花錢買通了的法國新聞機構。
當然,那些新聞顯然是沒有足夠時效性的,他們并不知道今天上午在蘭方發生了什么專項整治的行動,他們只是按照易普拉辛之前既定的發布時間表在爆料。
“下面我們來看一條關于文化旅游產業的國際新聞——互聯網旅游新業態,旅游團費不要錢、強迫購物回成本。
近期,在華夏與蘭方旅游市場上,率先出現了一種互聯網產業與傳統旅游購物有機結合的新商業模式。游客參團不要錢,全靠旅游途中購物回本……”
早間新聞時段的法國電視臺女主播,在電視畫面中侃侃而談地介紹,隨后又把畫面切到了一些一線被采訪記錄片段上。
電視上,可以看到有白人記者在采訪一些參加零費團的赴蘭方華夏游客,然后問他們旅游體驗如何、購物買了些啥,覺得是否劃算。
而被采訪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回答自己買了驢牌、紀梵希、香奈兒。而事實上買得最多的古馳、阿瑪尼和卡地亞則幾乎沒有出鏡。
很顯然,這里面法國電視臺的導播也做了手腳,讓人剪輯的時候在不損害作品原意的前提下,盡量迎合了法國人的口味,以提升收視率。
畢竟法國人的文化自豪感是很強的,一聽說外國人瘋狂購買法國奢侈品,才能讓他們驕傲,如果畫面里的外國人千里迢迢跑出去是為了買意大利貨,那法國觀眾還看個屁的新聞啊。
就好比一檔在華夏播出的美食節目,你總得讓老外現身說法說中餐有多么多么好吃,那才有收視率啊。要是一個白人在華夏的電視臺上吹噓日料壽司刺身多好吃,那收視率肯定撲街了吧。
所以,這些被法國人夾帶私貨的片段放完之后,就有法國評論員的一些吐槽被跟在了后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華夏國現行的關稅政策對于他們本國公民的購買**有多么大的壓制。以至于如今的華人都以涌到國外購買以法國奢侈品為代表的、代表著先進文明高端生活享受的優質商品。這樣一種需求,都已經衍生出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似乎未來的蘭方旅游業完全有沿著這條道路繼續發展的趨勢……”
法國評論員倒也不是專心黑蘭方,更多是在為法國人自己自吹自擂。
21世紀初的法國人,對于華夏確實也還比較俯視,畢竟當時華夏的GDP還比法國略低,要再過一兩年GDP總量才能超過法國。所以這種時段總是法國人對華心態最酸的時候,對于關稅啦、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啦,總是有各種指手畫腳的微詞,這些就正好被易普拉辛一拍即合的利用了。
而且被法國人這么一修飾,雖然沒有正面提“蘭方的旅游業市場亂象,靠不要錢吸引游客”,但實際上對這些點的傳達效果卻是一點都不差,反而還更加有真實感了。
要不是顧鯤早有準備,立刻會上反轉的跟蹤報道,這事兒說不定還真就被易普拉辛陰了。
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易普拉辛授權的新聞播出后沒半天,顧鯤的就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