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的肉太少,味道還不好,腥臊嚴重,這個時代的廚藝就這樣了,誰也沒辦法,趙宸不得不強忍著吃個飽。好在,價錢便宜,只花了七錢就吃飽了。
“客官,你瞧好了,我放進去了。”結賬的時候,掌握收了錢,當著趙宸的面把錢投入缿里。
秦律規定“為作務及官府市,受錢必輒入其錢缿中,令市者見其入,不從令者貲一甲”,掌柜不敢不奉秦律。
“秦律之細超乎人的想象,這也有規定。”趙宸又是一番感慨。
離開食肆,趙宸帶著弟弟妹妹,直奔畜市,準備買田牛。
畜市,主要是指進行田牛馬匹這些大型牲畜買賣的地方,不在城里,在城外,位于小陳山下。從城里出發,有近三里地,走了一陣就到了。
一路上,不時見到牽著田牛的秦人,行色匆匆,他們要么是買田牛,要么是借田牛。
至于趕馬的人極少,因為這一時期戰馬屬于戰略資源,在民間使用不多,就是官府用車,也是以牛車居多。
趙宸原本打算借田牛,現在有了錢,當然是要買了,借的哪有買的好呢?自己的才是自己的嘛。
畜市分為官市和私市。私市,就是庶民之間買賣田牛馬匹的地方,很冷清,沒有牛馬出售,因為田牛是極其重要的勞動力,只有極少數人戶會賣掉。即使是老死的田牛,也是極為貴重,牛肉可以吃也可以賣,牛角牛筋牛皮是很重要的軍用物資,可以抵賦稅,基本上不會拿來賣。
官市,就是廄苑出售田牛馬匹的地方,多以田牛為主。
廄苑,是秦國設立專門養田牛戰馬的機構,田牛既可以出售,也可以借給庶民。要是家里窮,買不起田牛,就可以來廄苑借田牛。
官市很熱鬧,進進出出的人不少,庶人空手而來,牽著田牛離去,滿臉喜悅,希望今歲能有個好收成。
來到官市,趙宸沖一個中年男子道:“打擾了,我要買田牛。”
男子五十多歲,身長六尺九寸,頭戴板冠,身著錦衣,足蹬錦履,這是一個有爵位的士,道:“叫我成好了。你可有驗?”
秦國對耕牛的保護力度空前絕后,要想買田牛,必須要有“驗”,也就是身份證。
“給。”趙宸從懷里掏出一塊楊木板,送給成。
商君變法,實行“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也就是舉凡國人,不論男女,生下來就登記造冊,死后注銷。
這和現代的身份管理是一樣的,只是技術手段不同而已。
成接過一瞧,驚疑道:“你叫趙宸?趙氏?”
戰國時代,有名無姓是庶民和士,有名有姓是貴族,趙宸身穿撂滿補丁的褐衣,這明明是窮得快沒褲子穿的庶民嘛,怎么會有名有姓呢?
就是成本人,身為有爵位的士,也是沒有姓的。
戰國時代,稱氏不稱姓,趙宸要是向別人介紹自己,應該說‘趙氏宸’,而不是我們熟知的‘姓趙名宸’,所以成問他是不是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