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這個理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世界萬物的**沒有什么不同,真正讓物種形態呈現多樣性的源頭實際上是靈魂。靈魂就如同一個程序,這個程序越高級,所要求的硬件配備也就越高。將生物的基因庫比作一個配件倉庫的話,意思就是靈魂越高級,基因庫中被激活的基因也就越多,逐步進化成能夠發揮出靈魂最強性能的**。
電腦的逐步升級換代實際上正是人類從遠古智人向現代人類進化的線性演變,有此作為理論基礎,林修遠認為有一種物質在**與靈魂中起著類似于橋梁的作用。
硅,這是地球上除了碳元素外儲量最大的元素。
早在1891年,波茨坦大學的物理學家JuliusSheiner就提出過硅基生命的理論。這個理論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科學家們津津樂道,并不斷的提出各種方程式,以驗證硅基生命的存在。
林修遠通過靈魂可寄居于玉石、晶石等硅元素結晶的事實,也基本認可了這一理論。不過他認為世上并不存在純粹的硅基生命,而地球生命也并不是目前普遍認為的純粹的碳基生命。
確實,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組成成分都屬于碳基生命,但硅元素在其中同樣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就如在人體中,硅元素的含量約占到1%,被稱之為必須痕量元素。
而正是這1%的存在,才讓靈魂得以和**完美融合。就如電腦一樣,電腦最為關鍵的CPU就是在一整塊硅上鏤空制造出來的,但電腦其他絕大多數的硬件都是其他材質。因此,硅在一臺電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極少的,但是作用卻是最重要的。
靈魂以硅元素作為載體融于**,是最近林修遠在修行天羅決發現的。在他不斷的激活穴位時,明顯察覺到穴位中有硅元素聚集現象,似乎正在形成細小無比的硅晶。
這一實例證明靈魂越強大**中蘊藏的硅元素就會越多,所形成的生物電磁場也就會越強大。這時,神經元作為大腦的信號傳輸介質,在整個人體中所呈現的作用也就明了了。它是作為電路傳輸器存在于人體中的,以便讓**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接受到大腦的信號,做出相應的反應。
而當**的局部遭到破壞,也就意味著這部分的線路遭到損壞,大腦的信號無法傳遞到這個部分,這部分軀體也無法對大腦的指示做出反應,這就是所謂的癱瘓。
在現代醫學中,依靠電鏡和電腦機械臂的精準操控,人類已經可以像修電腦一樣將部分被截斷的神經重新接好。但人體畢竟要比電腦線路復雜的多了,在沒有搞清楚完整的線路圖的情況下,這種修復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就算手術成功,也只能保證一點點的機能恢復,想要完全康復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如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他的大半輩子只能以靠眼睛周圍的部分肌肉來表達他的想法。
因此,林修遠認可羅斯教授提出的人體自我修復概念是個天才的想法。但他卻認為羅斯教授的切入點錯了,在人體的自我修復中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某些細胞或著是某些激素,甚至都不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它充其量只能算是靈魂為了保障**這個硬件能順利使用而配備的一個殺毒軟件罷了。
在林修遠的觀點里,靈魂才是決定一切最關鍵的地方,人類有垃圾基因庫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資源庫,并沒有必要在章魚、節肢動物的身上找出某種激素,因為那種強大的自愈基因本身就存在于人類尚未激活的基因庫中。只有通過深入靈魂的探索,完美的復制出人類生物電磁場最細微的分布,才能真正攻克修復神經元這個艱巨的醫療難題。
而這也是挽救倫納德教授的研究所,讓屬于自己的實驗室長久的存在下去的勝利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