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東方的古老年代里,爭奪靈山寶地成為了神靈以及修行者們最主要的目標。畢竟不只有人才有靈魂,靈山大澤中生靈繁多,生生死死不斷的積累之下,所產生的游離靈性甚至遠遠超出凡人的某個城邦。只要占據某片靈山大澤,再借助外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吸收靈性,就如林修遠現在在唐人街布下的聚靈陣那樣,依托這種方式,林修遠的成長速度比其他的任何通靈者都要快的多,只要能守住這塊地盤,林修遠就有了最具效率的靈性保障。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種通靈傳承的散布對于通靈者本身來說卻是不利的。畢竟地盤與資源就這么多,假如把通靈者比做掠食者的話,那么當一個地區掠食者數量過多,就必然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
而最后的結果也是如此,由稷下傳承發展而來的仙派與道門在短暫的繁盛后迅速走向衰敗,這一點在佛教傳入后,更是產生了災難性的結果。使得這片廣袤的東方再也沒有一個強大的神靈能一統天下。而通靈者的傳承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斷絕,只存在于少數人的手中。最后甚至因缺乏強大的師門長輩和現在來看過于嚴苛的入門條件變的難以修行。
將這段時間對靈魂、能量、信仰的感悟與正統的歷史所融合之后,原本一直籠罩在心頭的謎團頓時豁然開朗起來。一個存在著真正神靈的真實的通靈者世界,完整的呈現在了林修遠的面前。
細分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的歷史軌跡,可以明確的劃分為兩個涇渭分明的時間間隔。
在三千年前的時代,是眾神林立的太古時代,也是眾神最后的輝煌。在這一時期內,受到神靈庇佑的部落已經發展壯大到了很可觀的地步,國家這個概念開始在人類族群中出現,而從這一時期開始,人類族群其實就已經征服了蠻荒,不再依賴于神靈的庇佑。這直接導致了兩者關系的改變,對于神靈來說,再度被人類族群需要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因此,以神的名義發動戰爭成為了打破人類族群安逸生活的最有效的手段。
翻開歷史書,在這一段時間內,東方和西方都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神戰。這些內容在荷馬史詩和封神演義中都有著明確的記載,但這種引發戰爭的行為雖然讓神靈再度被人類族群需要,但其效果卻并不長久,從結果上來看,更像是飲鴆止渴的行為。
神靈間的直接博弈,不但引發了人類族群的動蕩,更讓無數的神靈隕落,甚至連殘存的神靈也開始變的虛弱。混亂與動蕩讓追求至高力量與永生的神靈們不得不另謀出路,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內,東西方分別出現了一位神靈中的改革者。超距離能量傳輸與信仰之間直接聯系的秘密被發現,釋迦牟尼與圣者約爾華用近乎于完全相同的方式在同一時間段內,在原始神國的基礎上崛起,成為了新的神靈。
他們同樣是某個部落的王子,這讓他們有足夠高貴的身份能夠引導族群。他們改變了原始神靈血淋淋的獻祭,用仁愛、光明等元素重新建立新的神靈形象。這讓他們在野蠻、貪婪的原始神靈中脫穎而出,迅速收獲了大量的信徒,穩固了自己的根基,讓自己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并加速了其他原始神靈的消亡。
只不過從其后的發展來看,釋迦牟尼與圣者約爾華開始采用完全不同的兩種吞并模式。釋迦牟尼更趨向于原始神國模式,兵不血刃的吞并了一部分婆羅門的神靈,封以佛陀,并以他們為前驅征伐其他神靈。而圣者約爾華則化身天父,堅持唯一神的鐵血道路,親自下場一一征服其他神靈。
在一開始,或許釋迦牟尼這種較為穩妥的吞并模式更有效率,但這種多個神靈的聯盟必然讓他自身的成長不夠快速,在力量上也無法甩開其他神靈。因此,當面對侵略性更強,力量更為強大且建立起天使軍團的圣者約爾華后,釋迦牟尼的佛國明顯陷入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