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城中庶民惶恐不安,街道空無一人,市井之臣皆閉門不出,許權速令眾軍于城內少歇,自登城樓,勘察地形。
六安城坐落平原,若短兵相接,則無地利,城周布有十二高塔,每塔可存弓手百人,許權遂令弓手登塔,塔下各部精兵,憶江令本部兵馬于城門前鑿溝鑄壘,欲正面營地,吳有本部三萬軍馬則于城中死守。
是夜,傾盆大雨至,許權登樓遙望,今夕月黑風高,城外闃寂無聲,僅剩城樓微火忽閃忽明,仿佛身臨深淵,許權忽念起臨行前,其子許銳戀戀不舍,于鄭妍懷中泣不成聲目送其父許權遠去。
忽一人突如其來,笑曰“許賢弟。”
許權措手不及,觀其來者,身著錦袍,身長五尺三寸,仙風道骨,飄然而來,竟是憶江,許權忙作揖行禮,憶江亦作揖回禮,二人噓寒問暖畢,憶江問曰“吾觀賢弟心事重重,特來相問。”
許權如實相告,憶江亦如實答曰“吾膝下亦有子嗣,吾早聞賢弟之子天賦異稟,不知可否擇日相見?”
許權聞之,強顏歡笑曰“吾亦早聞憶前輩子女才智過人,若可一見,即為吾子之幸哉。”
吳有亦閑庭信步而來,剛欲發言,忽聞戰鼓喧天,震耳欲聾,循聲望去,只見東方一彪人馬快馬加鞭疾馳而至,氣勢如虹,各攜火把宛如白晝,陣中可見旌旗,上書趙字,應是敵軍。
三人見之,鎮定自若,遂令眾軍待戰,吳有之子吳解,披掛上馬,首當其沖領軍出城,敵見吳解至,當下按兵不動,一敵將出陣,喝曰“吾等奉趙襲之令,誓取此城,汝等為何執意死守?速卸甲投降,可保性命。”
吳解聞之,怒發沖冠,喝曰“汝等何故不惜命乎?”
敵見許權等人冥頑不化,即揮軍攻城,二十萬之眾如潮似涌般襲來,吳解寡不敵眾,只得回退,十二哨塔之上弓手齊拈弓搭箭,一時間萬箭齊發,箭如驟雨,敵軍見之,速布盾陣御敵,卻難免折兵損將。
敵至城前,欲搭梯奪城,一時間矢石如雨,遭矢射中要害而死,及遭巨石壓頂而死者不計其數,其死相大多慘不忍睹,肚破腸流,霎時間血流成渠,伏尸百萬,血肉橫飛。
許權見敵似摧枯拉朽般襲來,令陳瑾,靖生,翊言三將整裝待發,隨自登城墻御敵。
再說靖生因其技壓群雄,勇武異常,于城外除匪蕩寇之時竟形單影只殺退五十余匪,迄今為止,其手中兵刃斬齒長刀,刀下亡魂已達三百,修為已至百人敵,其異能為硬化皮膚,使得自身皮膚已肉眼可見之速石化,進而刀槍不入,可稱銅墻鐵壁。
城墻之上軍士蟻聚,同御來敵,攀梯登城者或因十指俱斷,跌落城下而亡,或因登上城墻后死于亂刃之下,而許權等人傷亡者亦不計其數。
四十萬殘暴之眾伴著傾盆大雨,踏血河而行,借著微微火光于漫漫長夜之中廝殺,畏戰者皆成眾矢之的,首當其沖者遭開膛破肚皆死于鋒鏑之下,忽然,血光乍現......欲知后事如何,且聽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