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遠,去觀里說一聲,就說師父要在這住一段時間,讓他們不必操心。”
休息前,徐師父如此囑咐方遠,他連忙點頭應是,轉身回去報信。
報完信后,身為弟子,方遠自然不能讓師父一個人在外面待著,同樣在陳家住了下來。
在陳家的生活和道觀沒什么兩樣,除了早中晚要跑去給師父送飯,便也是每日練武,體悟剛柔勁道,只是換了個地方。
就這樣,方遠跟著自己的師父,在陳華順的家里足足住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里,徐師父大半時間都在陳華順的墳前待著。
直到這天,方遠再度給師父送飯時,他終于開口,可以回道觀里了!
“老道這一生所交的朋友不多,你爹是最為親近的一個,現在他走了,以后我也會走,但我那個道觀會在!”
“老道在你父親墳前向你承諾,自此以后,三代之內,無論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去找觀里的人幫忙!”
“但凡所能,決不推辭!”
這是徐師父對故友后代的承諾,將用道觀一切,相助陳家。
對這個承諾,方遠無法評判對錯,因為他沒有這個資格,但他捫心自問,若是日后陳家人真的求到了他的頭上,他……
他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幫,畢竟他和陳華順并不熟。
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了。
師徒二人并沒有什么東西要收拾,告別之后就直接往道觀走去。
“也許,這三代都不會有什么事會輪到我幫忙!”
方遠搖了搖頭,將心中的雜念驅散,跟著師傅,順著土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去。
————道士本不能坐馬車的,那日聽到好友故去,徐師父竟是連規矩也顧不得了!
………………………………
葉問能在家待得時間并不多,早在其師父頭七過后,就匆匆趕了回去。
不過,這過了一個多月,又趕了回來。
回到山頂道觀后,休養了幾天,在臨近開學的時候,方遠得知葉問回來,就向已經恢復的師父辭行一段時間,便趕向城中葉府,要見一見葉問。
“這幾個月過去,我已經將鶴拳的剛勁領悟,柔勁也領悟的差不多了,正好乘著葉問回來,學學詠春!”
方遠心中想著,連忙加快腳步,身形矯健,極快的向佛山城中趕去。
唯有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情,才能將它做好,因此這幾年來,他真的沒有練過一次詠春,只緊著鶴拳的功夫,不停的修煉。
到了現在,當初學的那點招式雖然依然還在腦子里,但在腦子里和在身體記憶里,可是完全不一樣的事。
也因此,他想趁著葉問回來的時機,向他請教一番,等剛柔二勁大成之后,也有東西繼續練。
“六個月的時間,我才堪堪將剛柔兩種勁道的變化領會,等接觸詠春之后,想必其中的寸勁又夠我學好久……”
“不對,有了剛柔兩種勁道的打底,寸勁我應該能更快的領悟才對。”
趕路途中,方遠步子一邁,閑庭信步,但卻步步隨風的能跨出丈許,這便是柔勁的運用。
這是調動全身筋骨所達成的一眾特殊勁道!
這是他尚未完全悟透的柔勁,若是剛勁施展出來,方遠試過,直接打斷一顆小腿粗細的小樹還是可以的——所以說,武術練好了,真的很強。
道觀到葉府的距離不短,要不然當初也不會趕著馬車送方遠過來了。
但方遠習武已經小有所成,一路體悟著柔勁的運用,只小半上午,就趕到了葉府門前。
沒想到的是,在葉府門口,方遠就碰到了打算出門的葉問。
————————————
作者試圖了解過民國年間的一些事情,但實在是途徑有限,那些不合理之處,還望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