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維起身,鄭重向吳爭長揖道:“吳總兵之所以死,不是求仁得仁,也不是想以死警醒世人。將心比心,以老夫體悟,吳總兵是無奈,四面皆敵,獨木難支。我本有心殺賊,無奈乏力回天。哀莫大于心死,吳總兵死得冤啊!”
“今日之后,朝廷還是朝廷,張國維還是張國維。為自己而活,為天下漢人而活。為自己而戰,為天下漢人而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國維在這謝過了。”
吳爭是真懵了,對于叔叔的死,自己同樣一番話,在三人聽來,有著三種不同的解讀。
錢肅樂領悟到的是吳總兵求仁得仁。
張煌言領悟到的是吳總兵血濺軒轅,以死激勵世人。
而張國維的體悟是吳總兵是無奈而死,絕望而死。心死,是以人死。死得冤!
都說真理有千張臉。
又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同樣一件事,站的立場不同,得出的結論這不一樣。
就算立場相同,每個人的心性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也一樣感悟不同。
今日,吳爭總算是體會到了,世上本無對錯,唯有成,敗!功,過!
……。
吳爭離開時,三個都醉了。
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吳爭感覺不是自豪,而是……悲哀、無奈。
醉倒的三人,身居高位,飽讀詩書,他們明明懂,卻裝作不懂。
永遠無法叫醒裝睡的人。
吳爭也只能裝作不懂,為了保命,為了在這亂世之中活下去,做自己該做的事。
今日四人所言,就當成一場夢,夢醒之后,無人會再提及,那就這么翻過去吧。
吳爭回到江邊時,已是子夜。
看著無數人在火把的映照下,直直地站在岸邊。
吳爭知道,他們是在等候自己。
吳爭眼中有淚,心中有暖意。
這些人,才是自己可以依仗,該守護的人。
宋安、二憨、陳勝三人涌上前來,“恭喜百戶大人!”
身后軍民,一個個喜笑顏開。
升官,總是高興的。
而軍民,更明白吳爭升官,表示著他們被朝廷接受。
這叫與有榮焉。
吳爭的眼神的余光,看見了人群后周思民的錦衫,那一抹鶴立雞群的清冷,就算是想掩藏,也掩藏不住的。
站在周思民面前,吳爭能從周思民的眼睛里看到那抹隱藏的關切。
“賢弟,江風浸骨,你身上有傷,還出來做什么?”
“你……可一切安好?”
“好。自然是好的,明日愚兄就去兵部取文書、印信,然后帶軍民回始寧鎮吳莊。”
“那就好。”周思民臉上有笑,“如此,我要能走得安心。”
吳爭一愣,脫口問道:“走?賢弟要去哪?杭州府已經陷落,你還有何處有親人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