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朝廷正經百戶做自己親衛?
做份殊榮,吳爭自認還不夠格。
不過吳爭是聽懂了趙史的意思,這官痞經過這場戰斗,是真怕了。
連監國近衛都派上了戰場,他敏銳地感覺到危險的臨近。
所以,他要尋找一個相對安全的庇護所。
經過深思熟慮、左右對比,他選擇了自己。
但他又不想領兵,領兵就得作戰,趙史只想留在后方。
吳爭微笑起來,“趙大人不妨直說。”
“那下官厚顏了。”趙史有些無奈,他倒真不認為吳爭在故意刁難或者奚落他,而認為吳爭只是不清楚衛所官職。
“吳大人,按衛所編制,千戶所一人掌印,一人僉事。下官毛遂自薦,愿為大人效犬馬之勞。”
吳爭這才恍然。
原本,按大明朝慣例吳爭這樣的出身,是不可能被授千戶實職的。
就算軍功再彪悍,最多也就是個試千戶,千戶實缺只能由勛臣擔任。
這也是之前吳爭追趕錢翹恭,湊巧救了三界明軍,被召回紹興府時,朱以海授以驍騎尉武勛(正五品)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說,吳爭屬于先上車后買票的那種。
當然,如果不是南明,正經大明朝,這種現象是斷不會有的。
因為明末軍隊中,百戶以上上升之路,基本已經斷絕。
積累二百多年的勛臣,幾乎囊括了所有千戶以上的正職。
這也是梁湖衛所一直正千戶空缺,以王之仁侄兒百戶王一林代千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戶都空缺,自然就不會設僉事。
因為僉事從品階來說,屬于千戶副手,不,應該說是分工不同。
掌印千戶負責總理衛所一切事務,但主管的還是軍事。
僉事不一樣,它的主要職能是內務,也就是負責囤田。
當然,同時也是千戶的兼職參謀,打理衛所內部的后勤啥的。
僉事的官品在百戶之上,從五品。
這等于,趙史在謀求庇護的同時,給他自己又提了一級,同時把話還說得那么好聽。
聰明人啊。
吳爭其實從江邊就已經不討厭趙史了。
甚至心里還有些感謝趙史當日的提點,而今日趙史的提醒,也確實是吳爭不曾經想到的。
在吳爭看來,自己身邊確實需要這么一個能言善辯、干干后勤之人。
趙史很合適,在吳爭的觀察中,趙史是個怕死但還不至于因怕死而舍棄底限之人。
是個深諳為官之道,善于巴結上官、安撫屬下之人。
而且海邊百姓和吳莊百姓也需要人去管理,吳爭有些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