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完成合圍向城方向趕來的明軍,還在三、四里之外。
這么一個時間差,被多鐸牢牢地抓住了。
多鐸很懂人心,他知道一旦城門危急,所有阻擊自己的明軍,第一時間想到的,只會是回援。
距離城門四、五里地,就算是頭牛,急奔下來也會沒力氣。
而八旗軍沖鋒的是騎兵,四、五里路根本不在話下。
至于八旗步兵,幾乎是看著池二憨等部回援的,連阻攔都沒有,省著力氣向北轉進。
身后起來的明軍又鞭長莫及。
于是,一場幾乎可以說是無損耗的轉進,就在吳爭的眼皮子底下上演了。
可謂酣暢淋漓。
得到艮山門守軍急報的吳爭,這才醒悟過來。
多鐸并非要攻城,而是撤退。
韃子路過艮山門,根本連城門都不看一眼,就揚長而去了。
而接下來得到的急報,讓吳爭徹底想通了多鐸的意圖。
嘉興城光復了。
這就解釋了,為何多鐸會先北突圍,那是因為憑他七千人的隊伍,回不去了。
吳爭沒有下令追擊。
因為沒有必要,杭州以北是德清,那兒至少眼下還是韃子的地盤。
加上經過今日這一戰,將疲兵乏,已經沒有了追擊的銳氣。
萬一再被多鐸設伏干上一仗,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于多鐸之前強悍的反擊,明軍將士心有余悸。
隨著東面明軍返回,三軍會師,慶春門外響起了歡呼的狂浪。
這場仗勝得確實不易,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三折三起,如同做夢一般。
所有參戰人員都有資格驕傲,哪怕是之前潰散的明軍。
因為如果沒有他們返回合圍,池二憨等部根本無法力抗多鐸七千多八旗軍。
這三萬多人形成的威懾,讓多鐸不得不選擇北撤。
雖然跑了多鐸,但吳爭的收獲頗豐,先不說穩固了杭州城和賺到的民心,就說多鐸殘部撤退,撇下的八門火炮,已經讓吳爭和陳守節父子笑咧了嘴。
這可是一千六百斤及二千斤中規中矩的明制紅衣大炮,不象吳爭現在手里的仿制西洋小炮。
不但射程遠,而且威力不可同日而語。
陳守節是激動地抱著火炮不撒手,就差拿嘴去親了。
也難怪,愛炮之人,眼見著火炮一門門地失去,如今第一次見它們回來,心中的激動,可以理解。
城內百姓歡呼著涌向城門,這樣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役,以明軍的完勝而告終,實在是太值得慶賀了。
天色未黑,城中已經燃放起漫天的煙花,連成片的爆竹聲,幾乎與火炮聲雷同。
這是一場改變江南力量格局的戰役。
只要稍懂時局的人都明白,蘇州以南韃子的勢力將因這塊戰役而消失殆盡。
杭州城,到這個時候,才算是真正光復了。
百姓們喜極而泣,就算大明朝再昏暗,但做為明人,依舊心懷故國。
他們因此而歡慶著,拿出家中本已不多的糧食換酒,大有不準備繼續過日子的打算。
今夜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