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死路,或許博洛根本不曾想到這事,那就是這百來人的幸運,可一旦發覺,這百來人斷無生還的可能。
士兵想撤,厲如海不讓。
如果是在潰敗之時,厲如海很可能被士兵背后下黑手。
可明軍從今日出山寨起,就沒有過潰敗,士兵的心氣很高。
那么,厲如海的命令,就是命令。
沒有人敢不遵從,就算有人想下黑手,恐怕也鼓不起那勁。
除非他不想活了,連同他的家人都不想活了,朝廷依舊是朝廷,未曾被清軍掃滅,厲如海是朝廷千戶,動了他等于自絕于天下。
就這么僵持之下,有士兵問道:“厲千戶,你說靖海候會記得咱們嗎?我等死了之后,他會將撫恤送到我家人手中嗎?”
這話不中聽,可幾乎代表著所有士兵的疑慮。
厲如海答道:“本官不知道靖海候會不會記得我們,但本官可以保證,錢大人他們會記得我們。而你們的撫恤必定會送到你們每家每戶,因為靖海候囤于山寨中的存銀,足以發放你們的撫恤。”
說話的士兵放心了,他勸道:“厲大人,我等當兵吃糧,上陣自然該拼死,可你是千戶,不該就這么死在這,你……轉進吧!”
這話引得許多士兵附和,在聽到了他們訴求有保證的情況下,他們終于想到了面前的厲如海是他們的千戶。
厲如海微笑道:“本官走不了,就算能走,也不會丟下你們獨自走。你們放心,今日本官就與你們一同在此阻擊韃子到最后。”
厲如海的話,無疑成了穩定軍心的坐艙石,士兵們漸漸平靜。
不用厲如海招呼,就開始收集箭矢,抬撿大石。
阻擊或許會來的清軍追兵,其實大石頭,比箭矢更實用。
在所有人的心里,包括厲如海在內,隱隱都有一種期盼,那就是清軍不會來,博洛對錢肅樂等官員沒有興趣。
可事實上,士兵們開始收集器械之時,博洛已經派出了一支千人騎兵,目標就是錢肅樂一行。
從時間上算,清軍騎兵到達明軍阻擊的山坡時,吳爭正率軍救下鄭叔,而博洛正率大軍開撥,前往百官,與多鐸會師。
當三界的阻擊戰開啟后,清軍正如厲如海部被三界百名守軍阻擊一樣。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清軍的設想中,明軍已經突破三界,自然該逃命才是,又怎么會留在這兒送死呢?
從官道爆炸開始,這支小股明軍已經向三界方向突圍,也就是說有足夠的時間逃離。
甚至博洛也不清楚騎兵能不能追上錢肅樂等人,他只是不甘心失敗,想碰碰運氣,就當是死馬當成活馬醫,反正也沒有什么可損失的。
可問題是這世上總有些人的腦子不太一樣,譬如張煌言想出了兩路突破三界守軍防線,再譬如說厲如海以千戶之尊,居然愿意率百人留下,阻擊清軍追兵。
很顯然,山坡上明軍的驟然發動,效果比當時明軍遭遇時要好的多。
不僅令此時山坡上的明軍人數比當時清軍弓手多一倍。
主要是清軍追兵的人數比當時明軍多三倍不止。
官道還是那條官道,同時經過的人數多了,人馬密度就會增加數倍。
這就是清軍追兵遭受重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