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惱道:“愛起不起。”
說著,轉回去坐了下來,想了想道:“如果你說的是真,黃駝子既已報官,當地官府不作為,其情可憫。可本王奇怪了,黃駝子在夜里殺了鄭家滿門,怎么就不逃呢?”
蔣全義恨聲道:“說來可氣,這黃駝子殺了人之后,竟不逃,反而去縣衙自首了。如果連夜逃……嘉興府與杭州府不遠,第二天就能回軍營,卑職就能護住他了。”
吳爭怒道:“你當本王麾下軍營,都是藏污納垢之地?”
蔣全義拱手道:“卑職失言了……可理不是這理嗎,咱不能自己兄弟吃虧不是?”
這話還真不錯,有明始,兵,就是奴兵。
這還得從太祖朱元璋說起,他規定,任何階層,都得承蔭。
也就是說,爹是木匠,子孫就是木匠。
爹是軍戶,子孫就得是軍戶,否則就是違法,得法辦。
這也就是民謠“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的來由。
那時的軍戶,地位比下九流還低,幾與唐朝的奴兵相媲美,就差象宋時奴兵在臉上烙印了。
這和戚繼光的募兵性質完全不一樣,戚繼光的募兵,募的是良民,不在軍籍。
相當于花錢雇傭民眾,打完隨時可以解散。
那餉銀也是很高昂的,當時是一年十八兩軍餉,折每月一兩五錢,稍比現在北伐軍的餉銀低一些。
這也是戚家軍戰力強悍的主因之一。
后來戚繼光死了,這支軍隊當時停留在北面,也打了不少仗,時勝時敗。
朝廷因為沒錢,負擔不起這支軍隊的消耗,于是就把這支浙軍解散了,當然也留用了一部分。
其中一部,也就是戚金所部,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浙軍,不過最后也在渾河橋之戰時全軍覆沒,戚金自己也在此役中殉國。
所以,當時由軍戶組成的軍中,還真是藏污納垢的,到后期,因為軍戶的流失,員額不足,但凡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人或者是犯了事的,紛紛冒名混入軍戶,以逃避法辦,而官府因為政績需要對此也是睜只眼閉只眼,于是,軍隊就成了藏污納垢之地,戰力就愈發低下了,直至整個軍囤制毀壞。
到嘉靖三十二年時,百來名倭寇從會稽劫杭州,竄入徽州歙縣,至績溪、旌德,屠掠涇縣至南陵再到蕪湖,在南岸大肆燒殺之后,由太平府殺到應天府。
這伙倭寇暴走了前后八十余天,三千多里路。
沿途多達十二萬明軍愣是不敢出城迎戰。
所以,后來朝廷只能靠戚繼光募集浙兵,來剿滅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