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軍隊的服裝有些雜亂,有清軍制式的,也有明軍制式的,甚至上身是清軍軍服,下身是清軍軍服。
這是一支潰軍,兩天前遭遇了清新泰伯、潮州總兵郝尚久所部的暗算阻擊,三千多人,一日之間,就剩了這點人。
一天一夜奔逃下來,水米未進,將士們已經精疲力竭,實在邁不動腿了。
“快走!”主將施瑯揮動著手中的馬鞭,朝士兵厲聲喝道,“他X的,逃命都不積極?!”
在施瑯的厲喝下,隊伍總算是加快了速度,向揭陽方向而去。
此時的施瑯,才剛剛年近不惑,正是建功立業的最佳時機。
早年間,他的族叔施福是鄭芝龍手下部將。
在族叔的舉薦下,投效了鄭芝龍。
后來鄭芝龍降清,施瑯也就跟著降了清。
鄭芝龍被多驛押送去了順天府后,各地閩系將領群龍無首,一度陷入混亂。
而當時,李成棟突然反正,降了隆武朝,任廣東將軍,施瑯便轉入李成棟的麾下,率部進入廣東,接受改編,被分配到饒平駐兵。
隆武朝滅亡后,鄭成功改投永歷,李成棟又歸入了鄭成功麾下,于是,施瑯名義上成了鄭成功的兵。
幾個月前,鄭成功執意收復福建,舉十余萬大軍,一度攻至福州城,然而因戰略欠當、指揮不力,竟十幾天無力攻克僅萬余守軍的福州城,被從浙江溫州、江西趕來增援的清軍合圍,遭遇大敗,所部崩潰,四下逃散,損兵折將超過六成。
這場大敗,使得時任廣東將軍的三姓家奴李成棟,率部再次反轉降了清,造成的后果是,大半個廣東被清軍收入囊中。
駐守饒平的施瑯,原本已經接受李成棟的命令,跟隨降清的。
可李成棟不放心哪,施瑯原是鄭芝龍的部將,如今鄭成功一部在揭陽,如果駐守饒平的施瑯與揭陽鄭成功部暗中聯通,南北合擊,那潮州府就不保了。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
于是李成棟命令潮州總兵郝尚久所部繳了施瑯的械,同時派人向施瑯傳令,令施瑯繳械投降。
注意,不是剿滅,是繳械。
然而,郝尚久與施瑯之間有些私仇,一省之地,各部軍隊一會是明軍,一會投清成了清軍,轉眼過幾天又成了明軍,恐怕是連士兵都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什么軍了。
所以,軍隊之間的互斗成了常態,仇怨就是這么結下的。
郝尚久在接到命令后,動了歪心思,他一邊集結兵力,一邊人聯絡施瑯,說只要主動來海陽繳械,接受改編,可以避免大動兵戈。
施瑯信了,率部從饒平前往海陽城,不想郝尚久早已在鳳凰山一帶埋下伏兵,在施瑯率部經過之后,伏兵截斷了施瑯退路,同時,郝尚久率主力迎面突襲了施瑯。
施瑯部三千多人,被打得暈頭轉向,好在施瑯作戰確實有些本事,率數百嫡系不退反進,生生以正面突圍的方式,擊穿了郝尚久主力的陣線。
突圍后,施瑯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束手就縛,向李成棟請罪呢,還是前往揭陽投靠鄭成功呢?
此次被郝尚久伏擊,施瑯兩個族弟施肇璉、施肇序為掩護他戰死。
生而為人,此仇必報!
再三權衡、思忖之后,施瑯終于做出決定,率殘部前往揭陽,投靠鄭成功,誓言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