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快,就不危險。
張名振心里很清楚,就算王一林以命搏命,拼掉了對方十來艘船,鄭家水師依舊有五十艘左右的戰船。
已經打成這樣了,張名振不想再打了,因為他無法想象,王一林戰死,自己該如何面對吳爭。
如果再重創了吳淞水師,張名振不敢往下想。
他現在再迫切的,就是找王一林,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
吳爭正在與張國維、熊汝霖等人討論鐵路所經民居、土地的賠償問題。
讓吳爭無語的是,討論的不是賠多少,而是賠不賠。
這讓吳爭內心非常糾結,想想后世,農村一間三樓的房子拆遷,起步價就是二百萬,還得追加各種條件。
可眼下,這幾個竟在爭論該不該賠。
吳爭不想再聽下去了,將時間浪費在這種事上,不值得。
于是,一語成憲。
賠,兩種方案,一是在本地賠償相同數量的土地,外加每畝五兩銀子的補償。
另一種是一次買斷,大將軍府以市場價購入,給予現銀。
為了防止民間在政令頒布之后,惡意哄抬價格,是按前半個月土地的成交價格的平均值,決定官府收購的市場價。
由于鐵路是從杭州至吳淞的,起點、終點及經過沿途,都已經是土地價格瘋漲的地區,就象松江新城,城外一畝地,已經三百兩左右一畝。
就算再窮的人家,總也有個三五畝瘦田,外加一座破敗的小院。
也就是說,這一路上三府之地,只要在鐵路經過的路線上,所賠償的恐怕都超過千兩這數。
千兩,相較于吳爭勢力之外的任何府,都是筆巨財。
哪怕是眼下清廷占據的順天府,一座上好的四合院,也就二百五十兩左右。
也就是說,哪怕最窮的百姓,真拿了這筆錢財去順天府,也可以成為一家中偏上的富戶。
然而,吳爭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前生。
這種慘痛的記憶,讓吳爭無法想象,因這些目不識丁的民眾,突然得到這樣一筆巨資,會引起怎樣的混亂。
這不是施民眾于福利,而是無形的毒藥。
它足以顛覆一個人,已經既定的價值觀。
土地一次性買斷,從此流手好閑,卻再無持續性收入。
一旦錢花光,或者被騙光,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風。
所以,吳爭給這個補償方案打了個補丁,足以影響后世百年的補丁。
那就是,百姓如果選擇一次性買斷,得到的銀子,官府將以十年期,逐年支付,并給予漢明銀行同等的利息。同時,漢明銀行進行首次擴股,土地被征用的民眾同時也可以選擇,以漢明銀行當時股價的九成價格,將補償款折算成漢明銀行股份。
要知道,如今亂世之中的這十一府之地,在民眾眼中,就算是世外桃源了。
相對安定、相對公平、商貿繁榮、軍力強大。
而在這江南民眾公認的世外桃源里,最吸引人的,那就是漢明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