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跟著李自成,輾轉數千里,打了近十年仗的老兵,哪還能靜得下心來,早出晚歸地耕種田地?
這就象后世職業軍人一樣,一旦退役,那就象抽去了主心骨一樣。
許多人從浙回贛,去找李過、高一功、劉體仁“訴苦”,希望重回三人麾下。
可問題是,這不是養幾個人,動轍上萬,再富有的人,也養不起軍隊啊。
李過、高一功為此多次找吳爭申訴,可大將軍府財政窘迫,哪能說擴軍就擴軍,吳爭也沒有辦法。
這兩年時間,李過、高一功為此事,算是愁白了頭。
可如今,機會總算是來了,至少二萬的新增員額,足以化解他們的“困境”,加上原有廣信衛三萬人,也就是說,原忠貞營的老兵,整編為廣信衛的可達五萬人,幾乎是二中取一了。
這樣一來,廣信衛從上至下,所有人都在笑,因為舊日同袍,又能一起朝夕相對了。
……。
沿海各府,也在緊急征召新兵。
大將軍府的征召令一發,十幾府之地,數日之中,便掀起了入伍潮。
這是四年中,大將軍府第一次發布征召令。
北伐軍的構成有五大塊,一是吳爭從紹興府帶出的那支嫡系,也就六、七千人;二是杭州之戰魯之域起義所部,人數達一萬八千人;三是數次戰爭中,從俘虜、降兵中遴選出的人員,此部人數高達三萬多人;四是原忠貞營;最后就是江北泰興、泰州、通州三地民眾自發入伍和零散的義軍來投。
大將軍府一直沒有從轄下諸府中,大量招募過精壯,吳爭其實就是在“藏富于民”,給江南諸府休養生息的機會。
四年時間,大將軍府的治下人口,增加了六成,從不到九百萬,一直到一千五百多萬,這是個比較“恐怖”的數字。
當然,這不完全是繁衍出來的,而是大批來投的義軍、戰爭中抓獲的俘虜,周邊各地來尋生計的貧苦百姓等等匯聚而成的。
但事實上,民間還真不領吳爭讓百姓休養生息的這份情,坊間對吳爭不征召新兵,時有“詬病”,甚至還數府聯名上書,請求大將軍府每年從各府中招募適量兵員,以盡保境安民之責任。
吳爭當時是懵的,自己一片苦心,想讓百姓休養生息,結果反而被人“指責”了,冤得慌啊!
當時莫執念笑著給吳爭算了筆帳,以杭州府為例,一個普通男丁,在工坊做工,月酬平均在三兩多銀子,可如果進了北伐軍,每月四兩銀子雷打不動,吃喝穿著全是軍隊支應。
這還是眼面上的,一個士兵入伍之后,全家可在服役其間免去賦稅,有一適齡孩子可以免費入學,若立戰功,另有賞賜升遷,若有傷亡,官府對其父母、妻兒進行贍養、撫恤。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這話可是王爺親口對外宣揚的。如今江南各府,皆以家中有北伐軍士兵為榮。但凡家中有未曾訂親的女娃的,擇婿首選便是北伐軍人……試問,這世間還有比入伍更好的事嗎?”莫執念呵呵笑著向吳爭問道,“若不是北伐軍不在各府招募新兵,不然,莫家子侄定是踴躍入伍……王爺若不信,可問清兒,她的姨表妹不也被招入長林衛了嗎?”
吳爭聽后,苦笑不已。自己優待軍人的政策,竟被莫執念曲解至此,這言下之意是,自己對軍人太優厚了?以至于不招兵,竟引來數府聯名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