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樸實,但極具感染力。
事實上,吳爭這話說得是個事實,再強大的主帥,一個光桿司令也成不了事,就是因為主帥身邊有這些人,才能成就了今日江南大將軍府傲視天下。
可這話聽在將領們耳朵里,味道就不一樣了,他們心中涌起一股熱流,沒有人不喜歡被上司看重,沒有人不喜歡上司對自己的肯定,為此,愿赴死!
吳爭的軍令,迅速傳向南面,這道令的傳播速度,顯然遠遠快于之前的撤退集結令。
因為,傳令兵是用心、用命在傳遞。
此戰不成功,必成仁!
……。
到了吳王的尊位,吳爭還是在賭。
但與蔣全義的賭,有些不同。不,是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蔣全義是猜測,他憑著感覺在猜測城中失火,或許是遭遇了巨大變故。
當然,吳爭也是猜測,但路數不一樣,因為吳爭是介于長林衛、明社兩支暗中的力量在猜測。
自從暫時中止了順天府與沈、錢二人的聯絡和暫停了對順天府的滲透。
宋安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江北和閩粵,閩余額太遠,自然不會牽扯進此戰中來,可揚州,正是宋安長林衛在江北實力最為強大存在。
況且蔣全義及泰州衛已經在泰州駐囤大半年,近在咫尺的淮安府,正應該是長林衛極力滲透之地。
雖然宋安還沒有將消息傳來,但吳爭相信,城中長林衛、明社中人,在這十余天的攻城時間里,多少會有一些舉動,來配合城外泰州衛。
結合城中突然燃起的大火,吳爭心里,愿意去賭一把,為宋安、長林衛的執行力而賭。
……。
看著緩慢但堅定逼近城墻的泰州衛,祖大弼驚駭起來。
城頭上燃起無數火把,已經按他的命令,顯示了防御實力的存在,可泰州衛去而復還,竟同樣一手一枝熊熊燃燒的火把,同樣將自己的陣線照得通亮。
這說明什么?
祖大弼自然看得懂,體會得到,對方主將的決絕,正如對方能看明白自己為何點亮城墻上的火把一樣。
這是一種宣告——決戰!
所謂決戰,就是不生,即死!
祖大弼幾乎是以一種沙啞地聲音嘶吼著下了命令,“全軍戒備!”
……。
離城墻大概五里地時,泰州衛攻城陣線停止了前進。
倒不是因為城頭上已經開始轟鳴的火炮。
也不是因為吳爭改變了心意。
陣線中,三支分隊慢慢繼續前移,形成了三個突出部。
此時,吳爭策馬向前。
來到三個突出部的前面三丈,然后撥轉馬頭,靜靜地掃視著這三支分隊。
一隊五百人,三隊一千五百人。
一千五百勇士,靠他們的浴血奮戰,為攻城主力,在城墻上打出一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