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戰場局勢,依舊不容樂觀。
士兵不知道,將領們都清楚,這樣下去,二衛支撐不了太久,因為最多三日,火槍彈藥就會告罄,到時恐怕只有靠城中收攏的弓弩御敵,可弓弩的射程,與敵人相比,處于完全劣勢,士兵們就不得不上槍刺,向河岸沖鋒,與敵肉搏了。
援軍,何時才能到達?這是吳爭和陳勝、魯之域念叨最多的一個問題。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率先趕到淮安城南門的,不是第一軍援兵,而是宋安、錢毅和數十長林衛。
他們帶來的消息令人震驚,那就是多爾袞竟已南下,同時,正在與二衛交戰的,正是清廷駐京八旗。
瘋了,是真瘋了。
這是吳爭聽到時的第一個反應,任何勢力或者王朝,對京軍的調動都是非常謹慎的,這關系到一個政權的穩定。
不到萬不得已的緊要關頭,京軍往往不出京畿。
義興朝動用京衛抗敵,那是敵軍攻至了應天府,這就是迫不得已。
可多爾袞就這么做了,不但做了,還親自率兵南下。
“這很不正常。”吳爭思忖著,嘀咕出這句話來,“他究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
陳勝隨口道:“不管多爾袞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把他拖在黃河岸邊,終歸對清廷不利,敵人不利的事,那就是咱們要做的。”
吳爭微微點頭,這話有些道理,但隨即吳爭又搖搖頭,“不對,多爾袞就算再自信,應該也會考慮到,如果戰事失利,清廷的根基就會動搖……況且,他更應該知道,京城兵力單薄,陜西、山西,乃至山東,民眾的反抗不時發生,真要出了什么亂子,那可不是他殲滅我軍二衛所能抵償得了的……就算是賭,也該目標收益大過風險,至少也該持平……這不對,很明顯,多爾袞還有后手,只是,猜不透啊。”
宋安開口道:“我來前,第一軍前鋒已經渡江,想來此時,應該在進攻泰興……如果戰事順利,則可以在三日后,攻至興化、高郵州一線。就算戰事不順,也必定可以牽制住揚州府敵人騎兵……少爺,淮安太過兇險,該是時候后撤,與第一軍會合了。”
宋安的話,得到了在場將領們的點頭認可,確實,從進攻淮安到今日,北伐軍將士已經奮戰二十余天,彈盡糧絕,該撤退了。
魯之域道:“王爺,宋指揮說得有理,城中糧草匱乏,將士們手中已經沒有彈藥,真要再打下去,傷亡會迅速增加,不如趁此撤退……就算王爺還想打,等撤回泰州,獲得補充之后,再回擊也不遲啊,這樣有援軍為后盾,便沒了后顧之憂。”
吳爭目光慢慢地掃了一圈,其實他心里,對撤退并無反感,這本就不是一場決戰,至少在戰前,吳爭只是想打一場局部戰,借多爾袞暗中招降王朝先,炮擊松江府軍工坊的因頭,實施報復,來達到不讓清廷安穩下來的目的,既能打亂敵人的部署,更可以為西南、西北的永歷朝爭取喘息的時間,反過來,再為自己和義興朝爭取到積蓄實力的時間。
可問題是,戰事并不按照自己的想法演變。
多爾袞從一開始,同樣有著削弱北伐軍實力,遏制義興朝趁此強大實力的可能。
那么,在雙方幾乎動用了全部之力,打這么一場戰爭真實的意義何在?
搞不明白這個問題,就會陷入戰略被動,因為,如果多爾袞還有后手沒有暴露,那么,在下一次戰爭暴發時或者暴發之前,這個后手會對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甚至滿盤皆輸。
看著突然間歸心似箭的將領們,吳爭能理解這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