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這個“幻想”被李颙一番分析,無情地擊碎了。
那么,眼下最要緊的是——對策!
“李颙,你可有應對之策?”吳爭此時腦子里一團亂麻,這才問起李颙來,這怕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可李颙終究只是一介書生,了不起也只是個有才、有一定閱歷的文人,他無法給予吳爭想要的。
李颙搖搖頭道:“學生只能按之前向王爺諫言的,勸穎川衛、武平衛反正來牽制阿濟格大軍,別的怕是……。”
吳爭狠狠地一跺腳,這是五年來,自己判斷最失準的一次。
事實上,吳爭本不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將土地拱手于人的?
可多爾袞的死,令吳爭大意了,或許,這也是多爾袞為吳爭布下的另一個局,要性命布下的局,雖說只是條時日不多的殘命,可畢竟是命。
果不其然,吳爭被勝利沖昏了頭,稍被蘇克薩哈、索尼拒絕,就悍然驅逐清使團,下令進攻沛縣。
就在這時,送完黃宗羲、顧炎武返回的馬士英進來了,他已經在門口聽了一會,知道軍情緊急。
所以馬士英一進來,便直接道:“王爺勿須為發生的事苦惱,眼下最要緊的是,立即做出決定,該不該傳令撤回那三千將士。”
這話點醒了吳爭,也對,軍隊出發才不到兩個時辰,況且北伐軍都是火器兵,沒有敵騎兵行動迅速,只要派出傳令騎兵,就算出發一天,也來得及召回,而南面建陽衛、左營就更不用擔心了,他們本就是牽制,而非主動進攻。
可人哪,總是“貪念”過甚,一旦緊急的事情有了轉機,便會去想,要是不撤,會不會更有收獲?
不僅僅吳爭,李颙也這么想。
也是,他原本就想著憑自己所學一鳴驚人,可沒想到,挖坑把自己埋進去了,不但哄了黃宗羲、顧炎武,連吳爭都被繞里面了。
可想而知,這個局面如果惡化,李颙在吳爭心里的份量,不可否認,必定下降。
人嘛,總喜歡一些好運的人待在自己身邊,而拒絕帶著霉運的人靠近,哪怕是才高八斗之輩。
所以,李颙在聽馬士英這么一說,迅速反應過來,他急問道:“敢問吳王,之前做出進攻沛縣決定時,可有后續援軍趕至徐州?”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也是,徐州城北伐軍才五千多人,吳爭敢于冒險,派三千人攻沛縣,徐州城中僅剩二千多人,這顯然是極不合常理的,徐州城光復不久,人心未定,萬一有個閃失,不僅徐州城守不住,還斷了攻沛縣三千人的退路,所以,李颙才會有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