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先”投的月票。
岳小林是真不甘心,回到吳爭身邊,就表示著與戰斗無緣,軍功無望啊!
他迫切地希望敵人再來一波進攻,他發誓,這次定好好把握機會,打死百八十就撤,順便將敵人引向南邊。
有道是苦命的孩子天照應。
上天就象是聽到了岳小林心中的祈禱,機會終于來了。
岳小林最后一刻得到斥侯稟報,由谷亭方向來了一隊騎兵。
這消息讓岳小林精神一振,急忙下令暫停撤退,讓守軍重新上墻,同時派出多路斥侯繼續打探。
最后得到的消息是,一支約三千人的騎兵正向湖陵城而來,距離三十多里。
岳小林大喜,他擔心來得敵軍兵力太多,自己一口吃不下。
三千騎兵……能攻城嗎?馬踏城墻?就不怕崴了馬蹄?
這不就是上天的恩賜嗎?
岳小林立即下令戒備,同時繼續令斥侯回探。
……。
三十多里,對于一支騎兵而言,這就是一柱香的時間。
岳小林恐怕怎么也料不到,這支騎兵,可不是普通騎兵,雖說只是輕甲騎兵,但它卻是這個時代,僅有的純火槍騎兵(明朝在一百多年前,遼東鐵騎就有一支純火槍騎兵,用的是三眼銃,射程很近,大概三十步距離,也無法進行二次裝填,也就是一次性射擊,之后,拎住槍管倒提當鐵錘用,在那時無往而不勝)。
這支騎兵,自然是沈致遠的槍騎,事實上,應該說是他與錢翹恭最初時的混合騎兵。
岳小林這下遇上強敵了,等于是一腳踹在了鐵板上。
按理說,騎兵確實不擅長攻城,沒有配備云梯,戰馬躍不上城墻,最多是襲擾,難以占領。
可問題是,從千年前,游騎誕生的那一刻起,游騎兵就可用飛射,來壓制、殺傷城墻上的守軍,不用說小小湖陵城了,就連三、四丈高的巨城,也無法防御游騎的箭矢。
因為游騎裝備的是短弓,射程相對近些,四、五十步,可城墻再高,也沒有四、五十步的高度吧?
游騎飛速通過城墻,方向與城墻平行,側身向城墻上射箭,一旦形成齊射,守軍就只有挨打的份,因為再好的神射手,也無法瞄準迅速移動的目標。
岳小林原本以為是普通騎兵,守軍只要在城垛后射擊,并輔虎蹲炮壓制,就可以毫無傷亡地進行殺傷。
事實上,這支槍騎確實外表與清軍普通騎兵一樣,只是在馬鞍兩側多了兩個槍袋罷了,
于是,岳小林犯下了大錯。
半個時辰,以添油戰術將二千多守軍不斷增補上城墻的岳小林,在發現守軍火槍、火炮根本無法壓制城下飛馳的騎兵,而敵騎可以用火槍對城上守軍進行大量殺傷時,終于明白,自己怕是犯大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