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海戰就這么結束了?
顯然不是。
從望遠鏡中觀察到戰場局勢轉變的施瑯,終于露出了他的獠牙。
“令山陰號率十二艦、慈溪號率十二艦南北同時向敵發動進攻,拖住向南逃竄的敵主力艦……令布雷船在欲突圍敵艦的后方再布一道雷……。”
不在正前方布雷阻截,反而在正后方布雷,是說錯了還是另有意圖?
……。
至此施瑯的戰術構想,已經清楚地暴露出來了。
順應天候、風向,以七艘主力艦作誘餌,牽制住敵主力注意力。
然后借大霧,以二百多小船攜帶水雷,對敵發動全力一擊。
按施瑯的話說,這叫以小搏大。
但不得不說,施瑯這次將水雷大規模應用在離岸海戰之中,確實超出了海戰的范疇。
從這一方面來說,小船成為了水雷使用變異的運送和投擲工具,這對日后海戰戰術的演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當然,施瑯原本的戰術構想,并沒有要全殲這支敵艦前鋒的打算,因為就算施瑯再狂妄,也知道敵強我弱,他的打算還是停留在狠狠咬對方一口,挫挫敵人銳氣,同時,為自己日后在吳王麾下眾將之中的聲望,抹下重重的一筆。
然而,敵人的應對,讓施瑯敏感地覺察到了一絲,可以將戰果擴大的希望。
敵主力艦竟選擇在戰場上與自己的“帶刀護衛”脫離?
這是膽肥呢,還是自殺?
施瑯有些看不懂了。
但他決定試探一下,這就有了下令原本派出向南北迂回的分艦隊對敵主力合擊,令布雷船重新在突圍敵人正后方布雷的命令。
用意無非是阻斷突圍敵艦回身營救主力艦隊的企圖。
……。
納布爾確實夠倒霉的。
他其實是個不錯的海戰將領,譬如他具有應變能力和壯士斷腕的魄力。
雖然斷得是別人的腕,但至少,大伙還是聯軍嘛。
這次首戰的挫折,完全是因為敵人的無恥,怎么可以事先不打招呼,不經人同意,擅自改變戰術呢?
說好的排隊對轟,結果放了鴿子,還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可這不是他最倒霉的,更甚者是,在向南轉進才二十多里,就被南面的慈溪號所率十二艘戰船擋住了去路。
真是人倒霉時,喝口涼水都磣牙。
偌大的海面,恰恰正好被擋住了去路。
可納布爾肯定沒想到的是,慈溪號十二艘戰船盯他很久了。
不過納布爾不怕,數量三十比十二,怕啥?
納布爾鎮定地下令,“碾碎他們!”
半個時辰的對轟,慈溪號中數彈起火,其部三艘被擊沉,六艘中彈受損。
可謂慘不忍睹,這支分艦隊,已經折損過半。
而敵艦,僅四艘起火,六艘中彈受損,未沉一船。
這就是實力的差距!納布爾有些得意起來,黃皮猴子只會無恥地耍陰謀詭計,瞧瞧,這下復仇了吧?
“沖過去……全速向南,與主力艦隊會合,咱們就得救了。”納布爾大聲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