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確實力量大。
這話沒錯,但似乎應該有個前提,那就是人心得齊,力往一處使。
否則,如同一盤散沙,人再多也沒用。
可這如此淺顯的道理,總有人不明白,亦或者,沒想到、或是不想明白,就象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不只張同敞這么想,連朱媺娖也是這么想。
女人,就算是心中尚有情的女人,在這一刻也是沖動的,你逼我如此之甚,難道我就不能逼你么?
不沖動的女人,不是女人,朱媺娖肯定是女人,所以她沖動。
一道旨意,十萬右營,動了。
……。
這場一觸即發的火拼,最后終究沒有打起來。
不是打不起來,而是吳爭不想打,朱媺娖最后不敢打。
十萬右營大部分甚至還沒有集結起來,離開駐地時,夏完淳建陽衛、廖仲平左營及數千長林衛鼓動不下十萬民眾,由三個方向浩浩蕩蕩地向皇城而來。
這種場面,絕非真正敵我雙方暴發戰斗時所能發生的。
誰沒有爹娘、兄弟、親友?
右營將士本身就是來自于京畿民家的良家子。
“二娃,快回來……你怎敢向吳王殿下拔刀?”
“虎子,你個蠢驢,不識好歹了嗎?信不信你爹一頭撞死在這?”
“娃他爹,你人沒老咋就老糊涂了呢?”
“聽娘話,快過來……咱得聽吳王殿下的。”
一場劍弩張的對峙,就這么突然成了認親大會。
張同敞快瘋了,洪武門前右衛這一幕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還沒拔營的前衛、后衛、左衛突然就不動了。
不動了,其實就是動了,異動!
當一支軍隊不聽號令了,結果不言而喻。
張同敞心里拔涼拔涼的,不動還不是最糟糕的,至少是兩不相幫,可問題是,過了一會,三衛又動了,方向不是南,而是北,宮城!
這次的動,肯定不是聽自己的號令了。張同敞如果到這時還不明白,那就該買塊豆腐撞死了。
當洪武門前,民眾與右衛夾雜著,大聲呼喊,“殺死奸賊張同敞”時,張同敞突然淚流滿面,癱倒在地。
怎么就成了這樣,自己嘔心瀝血,為得不就是整固皇權嗎?
沒有強大的皇權,何來同心同德的北伐呢?
但在這一刻,張同敞終于醒悟了,徹底醒悟了,人心在人不在我,這京城,其實一直被那個剛剛及冠的小子掌控著,自己雖然手掌錦衣衛、右營兩大軍權,可事實上,從來就沒有真正掌過權。
這只是一個錯覺,一場美夢。
……。
當吳爭從馬車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