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再兩個多月,就十三了。”李海岳顯然也沒有做為一個淑女的自覺,非常從容地實話實說。
這就是吳爭與李海岳的第一次會面和對話,簡單、直接、有效率。
“其實……。”吳爭斟酌道,“在江南,女子一般是十八歲才嫁人,如今更是過二十虛齡才嫁人的……你,才十二……。”
“你也不老嘛。”李海岳顯然沒讀過書。
吳爭有些抓狂起來,老?
我老嗎?
二十一的年齡,在后世還可勉強稱為小鮮肉的,知不知道?
看著吳爭瞪大的眼睛,李海岳沒有絲毫害怕,不過她也意識到了吳爭的“憤怒”了。
于是,她說,“我不會嫌你老的。”
于是吳爭,大潰而逃。
……。
吳爭害怕見父親吳伯昌。
因為只要一見面,父親就會逼著給兩個孩子改名字。
姓名阿耶起,天經地義。
按吳伯昌當時的原話是,“你小子要給我孫子起名,等我死了吧。”
事情的關鍵在于,吳爭給孩子取錯了名。
吳爭率性地給孩子取名為“吳事”、“吳非”,兒子吳事,女兒無非,言簡意精,多好?
可吳老爹氣得差點祭起家法,奈何?
好嘛,吳爭給自己孩子起名的權力,就這么被剝奪了,還得俯首聆訓,可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本來這事也該風平浪靜了,可惜,吳老爹顯然有“選擇強迫癥”,他想給孫子、孫女取最好的名字……這事就拖下來了。
越拖,火越大。
于是,見吳爭一次,就跟吳爭急一次。
害得吳爭從此見吳老爹就躲。
可這次,吳爭不得不主動找上門去,因為這事,就得父親出面,方可一言而決。
“孩兒給父親請安。”
“嘿——不躲了?”
“父親言重了,孩兒怎敢躲父親?”
“聽說你又廢立了大明朝皇帝?”吳伯昌斜著眼睛,“你給咱吳家長了大臉了。”
吳爭連忙分辯道:“父親容稟,孩兒無意謀逆,只是時局已經對我朝漸漸有利,加上各方勢力交錯,長公主……確實無法服眾……。”
“別和你爹說這些。”吳伯昌毫不客氣地打斷道,“你爹也不是朱棣一脈的臣子,你廢立朱棣一脈,與我何干?”
吳爭驚愕。
“我問你,你打算怎么安置小妹?”吳伯昌突然拋出這個問題,讓吳爭頓感大事不妙。
雖然沒有人正面問起過關于吳小妹的安置問題,但吳爭多少聽到過一星半點的風聲。
但吳爭心中,只拿吳小妹當親妹妹,本來就是妹妹嘛。
從無想過,有一天這妹妹能成為自己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