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無所謂將領對下布恩。
這樣一來,從根本上已經解決了兵隨將走的痼疾。
再加上江南三大院校對學員頭腦的“洗禮”,“忠于民族、忠于國家”已經漸漸深入人心,只要大將軍府不發生顛覆自己所堅持的理念,那么,就不可能產生群體嘩變的可能。
而不成規模的叛反,已經威懾不到大將軍府對所轄之地的統治。
這也是之前義興朝,如今建新朝就算擁有宗室大義、無數文臣、名士,一樣無法撼動吳爭的地位的真正原因。
吳爭一直在布局,可以說,每一步都有它必須的道理。
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民族改造,欲速,則不達。
吳爭也不想與張國維、方國安等舊將領爭執,即令蔣全義回杭州府述職。
……。
涌金門西南,西湖岸邊。
有一座相對獨立的院落——長公主府。
雖然沒有匾額,但府門前,每個時辰六班巡邏的官軍,讓尋常人無法靠近,也不敢靠近。
當然,原本這里其它院落、宅邸還是有一些的,可如今,都不見了。
都說馬瘦別走兵,人窮別走親。
可吳小妹,肯定不能算窮人。
如果她算窮人,天下就不會有富人了。
此時大名鼎鼎的江南織造司,總署占地八百畝,這在寸土寸金的吳王藩地治所,就是一個奇葩的存在,要知道,吳王府并著前院大將軍府,占地也才十六畝。
織造司麾下三萬織女、五萬雇工,大小織坊一百多座,紡機不下八萬架。
年入千萬兩之數,占著大將軍府歲入幾乎三成之數。
吳小妹還能算窮人?
關鍵是,吳小妹是郡主,兩朝三代皇帝、監國明詔欽封的郡主。
這比吳爭的郡王、親王爵還要多一朝。
也是,吳小妹本姓朱嘛。
沒有不透風的墻,要讓人守秘密,確實太難了,這在建新朝上層,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人窮別走親,其實,人富更不能走親,特別是敏感的親,能不走就不走,因為這關乎著政治。
政治,素來骯臟、齷齪,殺人不見血。
吳爭之前下過一道令,“長公主府前一里,不得靠近。”
于是,整個杭州城,就沒有人敢靠近,甚至那些素來以觀風向、攀龍附鳳為“本職”的投機派,也望而卻步。
在江南,沒有人敢違逆吳王令。
但總有些人是例外,譬如吳王他爹吳伯昌,譬如吳王王妃,再譬如可以不顧吳爭反應,而堅持前往伴隨朱媺娖的周思敏……肯定還有一人,那就是郡主吳小妹。
側王妃周思敏,無法真正地幫助朱媺娖擺脫“圈禁”的現實。
可周思敏可以在數百軍隊日夜巡邏之下,來去自如,沒有人敢阻止吳王側妃,特別是誕下了大王子的側妃。
她奉朱媺娖之命,邀吳小妹前往長公主府一晤。
吳小妹開始猶豫,可在周思敏說了一句話之后,便同意了。
周世敏說,長公主有一計,可助郡主,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