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是通了,可速度……嘖嘖,遠沒有戰馬的風製電閃。
一個時辰就只有五十里(在這我想鄭重聲明一下,有書友一而再地在糾正我,說我對于距離沒有概念,從應天府到杭州府,相距不足千里。可事實上,在當時確實不至千里,因為這時的官道,修得不是直線距離,并且,請注意,書中的單位是里,而不是公里)。
這種速度,顯然是無法取代馬匹的,也不足以對清騎形成戰力優勢。
世人都知道,兵力的多少只代表實力,但兵力的投射速度決定了戰局的成敗。
這就是“皇權只存在于千里之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但凡遠離京都的區域發生叛亂,只要王師無法在五天之內趕到,局勢就會糜爛,這和官軍兵力多寡、實力強不強大,幾乎沒有多少關系。
吳爭竭盡全力地將鐵路提早百年出現在這世界上的目的,就是要將北伐軍的兵力投射能力放大,有句話說得好,正義取決于大炮的口徑,真理永遠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當然,鐵路的雛形,實際上在五十年前就已經出現,英國的畢奧莫特將木頭鋪設在道路上,用于方便煤炭運輸,在當時這樣的路,被人們稱為Rail,而在今天這單詞的意就思是鐵路。
所以,雖然大將軍府的同僚們,和沿途已經開始漸漸適應噴射著滾滾濃煙的蒸汽機車,呼嘯而過的百姓們,都齊口稱贊這種尚無法理解的“怪物”時,吳爭的腦子很冷靜,這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目標在于時速不低于三十五公里的“火車”。
只有達到時速三十五公里,才可以取代戰馬的兵力投射速度。
才可以真正做到,得心應手地在戰場上對敵人進行穿插分割。
吳爭馬不停蹄趕往軍工坊的目的就在于此。
……。
鳳陽府定遠城中。
李過見到的第一個“敵人”,是拿著“吳王赦令”前來的錢謙益。
這道“吳王赦令”顯然是假的。
李過不用看就知道,因為,此時的吳王應該在杭州府“養傷”。
但這道“吳王赦令”也不能算作完全假。
錢謙益在出示這道“吳王赦令”的同時,也解釋了赦令的來處,他所持的另一道通行令上,有著泰州衛都指揮使蔣全義的印信。
李過與蔣全義有過數面之緣,知道蔣全義,也佩服蔣全義,這與恩怨仇無關,軍人,只佩服強者,譬如,李過對蔣全義在儀真一戰中和從儀真率殘部突圍的指揮能力,非常佩服。
那就是一個神話,特別是在起初清軍勢如破竹的戰局形勢下,被沿江十余府民眾口口相頌。
“本將軍軍備繁忙,錢大人此來何事,不妨明講。”
李過掃了掃錢謙益奉上的禮單,老實說,李過心里確實有些驚艷。
該死的,單金錠子就有一百錠,都是多少,五千兩黃金啊。
嘖嘖,李過幾乎有些汗顏自己內心的貪欲了。
他不是沒見過金子,追隨李自成走南闖北,斬下那些吞食民脂民膏的宗室皇族,抄沒其家產之時,李過見過數倍乃至數十倍的財富。
可大順軍從順天府撤退之后,李過再沒有見過這么多金子,他甚至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