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制造工藝、流程依舊粗糙,膛線需要手工鐫刻,四個老練工匠需要三天才能完成一根槍管膛線的鐫刻,其中還有不小的廢品出現概率。
這速度無法滿足于北伐軍換裝,吳爭只好對戚道昆、陳守節下令,半年時間,生產出三千桿52式。
……。
讓吳爭興奮的是,宋應星的研究有了突破。
經過宋應星改良的蒸汽機車的連桿機構,對動能傳導效率有了長足的提升,按宋應星的說法,保守估計,可以提升三成以上的機車速度。
也就是說,機車的速度將接近到時速五十里(25公里)。
同時,宋應星已經研制出了子彈自動裝填結構,并試制了樣品。
這是單純以彈簧為復原結構的構造,而彈簧是百煅鐵條,經過拉絲之后,再纏繞圓柱體得到的。
這種彈簧的持久性不長,壽命僅一年半載,之后就很容易卡殼,但,似乎并不重要,在吳爭的極力堅持下,火槍制造已經被流水線化,雖然無法與后世的流水線整裝相提并論,但槍管、槍托、燧石裝置等等構件已經清晰地區分開來,也就是說,這彈簧就算真壽命不長,也不是太大的弊端,無非是在一年之后,重新更換個配件。
所以,吳爭立即下令,讓宋應星著手研制,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一成果運用到軍工坊新制三千桿52式步槍上。
至于改良的連桿構件,更是不容刻緩地應用到蒸汽機車上。
吳爭不擔心故障和事故,因為他明白,但凡是新生事物,只有在真正的實際使用中才可以改良得最快。
如果需要吳爭選擇,那吳爭絕不吝惜付出必要的代價。
……。
吳爭的落子不慍不火,看似雜亂無章。
而鳳陽府局勢是山風欲來風滿樓。
隨著阿濟格率軍重返鳳陽城,他將主力部署在臨淮、懷遠,與鳳陽城形成一個鐵三角,以達到首尾兼顧、相望互助的效果。
但阿濟格顯然沒有象在出生誓師時那般慷慨激昂,他并沒有立即對定遠方向發起進攻。
不但沒有進攻,反而向定遠派出使者,約李過一晤。
為了讓李過放心赴約,阿濟格甚至將會晤之處,選在了東濠河面上的一艘渡船上。
東濠河不寬,最窄處僅不足二丈。
這個距離,盡在岸上弓弩手箭矢的射程之內。
也就是說,雙方的危險程度是一致的。
相同的危險,那就是沒有危險。
……。
李過赴約了。
他不是對阿濟格懷有好感,事實上,李過對阿濟格的憎恨,并不亞于對多爾袞。
但李過心里很清楚,這一仗真要是打起來,廣信衛絕支撐不到一年,能撐半年就是極限。
按之前與吳爭議定的方略,廣信衛是需要主動向鳳陽城發起佯攻的,以期誘引清軍主力向定遠方向,這樣才能讓此時駐囤于天長方向,原隸屬于陳勝所轄的一千人向泗州方向移動。
當然,此時的天長已經不再是一千人了,吳爭已經抽調江都駐軍四千人,悄悄補充進去,而這支軍隊的主將,就是曾經吳爭在軍校時的學生史二狗史坤。